热门文章
1
大清康熙年制青花真品 ,瓷器精美,件件堪称艺术珍品
2
收藏系列(瓷器篇)之十一——明朝瓷器(天启)
3
清朝元宝 ,户部光绪元宝二十文,价格是多少
4
清朝入关后第一位皇帝:顺治帝的皇后驾崩后,为何不与顺治帝合葬?
5
隋朝隋末一代奸雄王世充,他的一生到底是怎样的?
6
隋朝之前的朝代:中国历史朝代顺序,你知道不?
7
清朝辅政大臣索尼简介,索尼是怎么死的?
8
明朝帝师——复杂权力结构下的高危职业,15位帝师下场都不好
9
明朝木匠皇帝是谁?被贬低的大明皇帝——明熹宗朱由校
10
明朝皇帝国号不是“明”,清朝的国号也不是清,正式国号前要加个字
历史百科
-
宋朝瓷器介绍,你都了解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
08-22中国古代的制瓷工艺发展到宋代,出现了一个突飞猛进的高峰,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窑场分布地域广泛。已发现的宋代窑址分布于全国十七个省的一百三十余县中,每县少者数处,多者数百处,从数量上说,比唐代要多出数倍。二,由于改进了装窑的方法,提高了窑的单位产量,使宋代瓷器的产量大增。三,由于制瓷技术的不断提高
-
隋朝之前的帝王为什么不用科举制来打击士族门阀?
08-22隋朝(581年~618年)是中国历史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的大统一朝代,享国三十七年。公元589年,隋军南下灭陈朝,统一中国,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中国长达近300年的分裂局面。隋文帝励精图治,开创了开皇之治繁荣局面。那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隋文帝以前的帝王为什么无法用“科举”来打击士族门阀的详细
-
宋朝发型教程:宋朝仕女发型唯美妆感
08-22宋代女子发型大概分为两种,高鬓和低鬓。尽管宋代女子可以随意打理自己的发型,但发型的选择也体现着个人的家庭经济实力。一、朝天髻基本特征是在头顶梳个高髻,将头发在盘在头顶辫成两个圆柱形,然后朝前反搭,这是为了使发髻显得高大饱满。这种发型看起来干脆利落,直接把所有的头发都高高地盘起来,然后再插上各式珠宝,
-
北宋亡于高滔滔?被历史捧杀的高滔滔,快来看看吧
08-21她被后世史学家誉为“女中尧舜”,被保守派奉为历代贤德女主第一人,她就是高滔滔。 作为宋英宗的皇后,高滔滔是那种赢在起跑线的人,与北宋上一位垂帘听政的皇后刘娥不同,高滔滔家世显赫。高滔滔她的曾祖父高琼是太宗朝名将,曾在澶渊之战中与寇准力劝宋真宗亲征辽国;祖父高继勋平定蜀中叛乱,被誉为“神将”;母系一方
-
宋朝帝王关系图,两宋皇室世系图解,一起来看看吧
08-21本文列出了宋朝所有的皇帝与自立皇帝。 本文列出了宋朝绝大部分有名的宗室。 宋朝皇位传承,是一个养子满天飞的时代。对于养子的本来父系,很复杂! 没有做过皇帝的太子,本文只有宋宁宗的两个太子(养子)没有列出,分别是赵询,赵竑。 赵询之父赵希怿,据说是赵德昭八世孙,但具体世系没查出。 赵竑之父赵
-
宋代吉州窑的真品特征是什么?如何鉴别吉州窑的真伪?
08-21在中国陶瓷文化中,吉州窑是绝对的一大品牌。自晋朝以来,吉州窑就以“白如雪,薄如纸,响如铃”的特点著称于世。吉州地区矿产资源丰富,当地工匠们经过几代人的不断尝试和改进,终于打造出了这种独具匠心的陶瓷艺术。吉州窑的历史可以追溯至南北朝时期,距今已有近1500年的历史。在唐代时期,吉州窑以制作白瓷而闻名。
-
宋代汝窑真品特征是什么?汝窑的真伪鉴定方法和独有特点,收藏汝窑首先你得真正懂汝窑!
08-21汝窑它是宋代“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瓷之魁首;它以名贵的玛瑙入釉,用支钉烧成了具有“青如天,面如玉,蝉翼纹,晨星稀,芝麻支钉釉满足”的典型特色,其胎质细,胎泥中含极少铜元素,近香灰色;也有人说汝窑是北宋官窑,一直为古至今学界和收藏界中经常热议的话题,汝窑与北宋官窑是何关系也由于北宋官窑的窑址尚未
-
北宋五大名窑是哪几个?河南就有三个!都是稀世珍品
08-21陶瓷,可谓不折不扣的中华瑰宝。早在新石器时代,陶器已经被制造使用,到了宋代,瓷器发展空前繁荣,当时瓷窑可谓遍及南北。而历史厚重的河南,在中国陶瓷文化之中更是发挥了其巨大的价值,宋代五大名窑(汝、钧、官、哥、定)之中,河南就囊括有三!汝窑汝窑因位于河南汝州境内而得名。汝窑在历史上一直有非常高的赞誉,宋
-
隋朝隋炀帝杨广写的四首诗,气度不凡、影响了后世几百年!值得一读
08-21当提及杨广,许多人的内心定会涌现出一系列的标签:好大喜功、荒淫无道、无耻昏君。这些印象似乎与雅致的诗词歌赋无法相容。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众人所知,更多的是他在历史画卷中的一侧面:昏君暴君,而鲜有人瞥见他还有诗人的一面。根据史书记载:隋炀帝美姿仪,少聪慧。从小便显得出类拔萃。尽管在他登上皇位后,民
-
北宋刻本《通典》刊刻年代和学术价值
08-21一明清以来藏书家珍视宋本,偶得一帙,便什袭珍藏。传至今日,已价值连城。但所谓宋本,大多是南宋刻本,真正的北宋监本或坊本,早已稀若星凤,即在收藏丰富的著名图书馆,也是难得一睹。最近上海人民出版社影印的日本宫内厅书陵部所藏唐代杜佑《通典》,则是确乎无疑的北宋刻本。展卷摩挲,九百多年前的版刻风貌跃然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