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文章
1
大清康熙年制青花真品 ,瓷器精美,件件堪称艺术珍品
2
收藏系列(瓷器篇)之十一——明朝瓷器(天启)
3
清朝元宝 ,户部光绪元宝二十文,价格是多少
4
清朝入关后第一位皇帝:顺治帝的皇后驾崩后,为何不与顺治帝合葬?
5
隋朝隋末一代奸雄王世充,他的一生到底是怎样的?
6
隋朝之前的朝代:中国历史朝代顺序,你知道不?
7
清朝辅政大臣索尼简介,索尼是怎么死的?
8
明朝帝师——复杂权力结构下的高危职业,15位帝师下场都不好
9
明朝木匠皇帝是谁?被贬低的大明皇帝——明熹宗朱由校
10
明朝皇帝国号不是“明”,清朝的国号也不是清,正式国号前要加个字
历史百科
-
向敏中:北宋公认的清官,树一朝清廉之风,包拯都佩服他
07-21说起宋朝的清官,我们肯定都会想起包青天,没办法,此人实在太有名了,以至于忽略了其他清官。实际上,北宋清官很多,不止包青天,下面这位也是,他就是向敏中。向敏中,河南开封人,生在后汉乾佑二年(949),父亲曾经做过县令,也算是个官宦家庭。但父亲向瑀为官清正,对身为独子的向敏中,更是从小严格管理,因此也长
-
三国在什么朝代 为什么历史中的三国并非属于汉朝,却发生在汉朝
07-21在中国古代历史中,三国时期是一个备受瞩目的时代,充满了战争、英雄与政治斗争。然而,尽管三国的故事发生在汉朝的后期,却并不属于汉朝。本文将深入探讨为何汉朝里的三国,实际上不属于汉朝的范畴。一、政权更替与分裂汉朝(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是中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一个朝代,分为西汉和东汉两个时期。
-
宋朝帝王谱系,两宋皇帝世系,一起来看看吧
07-21两宋地图 两宋的皇帝世系特别有意思,北宋,开国皇帝是宋太祖,之后的皇帝都是宋太宗一系。南宋刚好相反,开国皇帝是宋高宗赵构,他是太宗一系,但后来的皇帝都是太祖一系。 我们先说一下北宋,宋太宗赵光义继位的合法性其实是有点问题的。在民间“烛影斧声”传得沸沸扬扬,不少人猜测就是赵光义杀了宋太祖。就算宋太祖的
-
宋朝的首都是哪里?为何北宋要定都开封,易守难攻的长安和洛阳不香吗?
07-21在赵匡胤黄袍加身之后,关于北宋国都选址的争论就一直没停止过。在976年也就是他在位最后一年,经过多次扯皮之后,他还是选择妥协了——最终决定将国都留在开封。不过对于赵匡胤来说,开封府其实并不是他首选。在他看来洛阳和长安才是王朝复兴之地,而开封仅仅是一个个备胎。北宋太祖赵匡胤甚至赵匡胤为了想要迁都洛阳,
-
他是北宋年寿最高的词人,被苏轼写诗调侃,结尾还成了“金句”
07-21苏东坡不仅生性豁达,而且诙谐有趣,他在写给好友的诗词中,不乏趁机调笑之作,而且流传下来的,不是成了典故,就是成了“金句”。苏轼被贬黄州时,经常和好友陈季常一起谈天。陈季常,号龙丘居士,他非常好客,经常邀请朋友到家中做客。无奈的是,他的妻子河东柳氏脾气非常暴躁,经常敲墙逐客。于是苏轼就写下了一首诗,其
-
从北宋时期的院体画,看士人阶层的绘事活动,艺术表现风格有哪些
07-21前言宋执政时期,政府虽然在外战事中多次失利,并多次订下了屈辱协议,但国内也维持着长期安定,并出现了有外患而无内乱的稳定局面,为士大夫的绘事活动提供了环境保障。再加上,宋朝对士大夫的游憩活动非但不干预,更是有所鼓励,以防止其觊觎权力,正是这种相对宽松的社会政治经济环境,才使得士大夫阶层可以比较放心地进
-
宋朝最经典的9首五言绝句,短短20个字,胜过千言万语
07-21我们常常说“唐诗宋词”,潜意识里认为唐代的诗是最好的,宋代的词是最好的,事实上,唐代也有词,宋代的诗也不错。事实上,唐诗善于抒情,宋诗擅长说理,宋代诗人往往把散文的章法、句式引进其中,结构手段,叙述方法和语言风格具有散文化倾向。《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墙角有
-
盘点宋朝的十大草书书法家,文天祥、岳飞两位民族英雄榜上有名
07-21宋代,是中国文化极为繁盛时期,尤其是书法文化,更是发展迅猛,在这一时期,由于宋人尚意的书风,因此,行书、草书等活泼字体成就最高。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宋代十大草书书法家。黄庭坚书法1、黄庭坚:北宋书法家,“宋四家”之一,以行书、草书见长,草书师从周越,又融合张旭、怀素、高闲笔法,自成一格。他在《跋此
-
有没有隋朝?短暂的辉煌:为什么隋朝仅仅只存在了37年,历二世而亡呢?
07-21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它结束了长达数百年的分裂状态,使得中国重新成为一个统一的国家,同时它在吸取前朝经验的基础上,在制度上进行了许多重要的改革,比如官员系统、均田制、科举制度等,为唐、宋、明等朝代的繁荣奠定了基础。但是仅仅只过了37年,历二帝,隋朝就被推翻,为什么隋朝会二世而亡呢?隋朝的快
-
北宋三次兴学运动:都想用官学取代私学,但政府积贫积弱无力承担
07-21作为国之发展的根本大计,教育在社会当中的地位不言而喻。甚至可以说,只有拥有着良好的教育体制,才能促进整个社会和国家的和谐发展和日渐强盛。这个道理虽然已经历经千年的时代更迭,但却仍然具有强大的现实意义,对每一个国家来说都是如此。而在一千年前的宋朝,既是意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也是出于社会改革的迫切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