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文章
1
大清康熙年制青花真品 ,瓷器精美,件件堪称艺术珍品
2
收藏系列(瓷器篇)之十一——明朝瓷器(天启)
3
清朝元宝 ,户部光绪元宝二十文,价格是多少
4
清朝入关后第一位皇帝:顺治帝的皇后驾崩后,为何不与顺治帝合葬?
5
隋朝隋末一代奸雄王世充,他的一生到底是怎样的?
6
隋朝之前的朝代:中国历史朝代顺序,你知道不?
7
清朝辅政大臣索尼简介,索尼是怎么死的?
8
明朝帝师——复杂权力结构下的高危职业,15位帝师下场都不好
9
明朝木匠皇帝是谁?被贬低的大明皇帝——明熹宗朱由校
10
明朝皇帝国号不是“明”,清朝的国号也不是清,正式国号前要加个字
历史百科
-
康熙和乾隆是哪个朝代 为何长寿?他俩从不碰一样“东西”,其他皇帝做不到
07-26深远的历史长河中,清朝是中国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而在这个王朝中,康乾盛世的时代可谓是辉煌无比。在这个时代,有一位令人铭记的皇帝,他就是乾隆。乾隆的长寿成为了历史上的一段佳话,这引人深思:在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他是如何保持身体的健康与心灵的平静呢?康熙朝的结束,由雍正继位,而乾隆则在父亲去世后成为了清
-
李益是哪个朝代的人 男版大醋坛子:中唐诗人
07-26在唐朝有一种男人病叫“李益疾”,如果哪个男人特小心眼儿,对妻子、小妾的品行不放心,总是疑神疑鬼、处处设防,人们就会说:这人有病,有李益那样的病!李益是谁?李益(747--829),字君虞,河南洛阳人,中唐著名边塞诗人。《旧唐书》对他的记载突出了四点:诗名盛、有谋略、高傲自负、多疑善妒。他年轻时在洛阳
-
宋朝人为何称呼皇帝为官家?原因有三,第一个很无奈
07-26正在热播的电视剧《清平乐》中,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就是,上至宰相皇后,下至平民宫人,他们都称皇帝为“官家”而不是“皇上”或者“陛下”。 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让我们先从“官家”的最初意思说起。 官家最早是公家的意思,比如《三国志•魏志·张既传》“斩首获生以万数”。裴松之注引三国魏鱼豢《魏略》:“牢狱
-
宋朝年代:千年沧桑,历史的见证者
07-26宋朝(960年-1279年) 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中原王朝,分北宋(960年-1127年)和南宋(1127年-1279年)两个阶段,共历十八帝,享国三百一十九年。宋朝,这个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浓厚印记的朝代,见证了中华文明的千年沧桑。它以其独特的文化、科技、艺术成就,成为了历史的见证者,为后
-
这13首诗词,见证了宋朝的兴衰起落
07-261李 煜公元976年,是北宋建国的第16个年头。此时的宋王朝,就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朝气蓬勃,正在历史的天空中冉冉升起。皇都汴梁的金銮殿上,宋太祖赵匡胤正在接受南唐后主李煜的跪拜。出于“戏谑”,也出于“气愤”,他封了这位亡国之君违命侯的爵位。同年冬,留下了“烛影斧声”之谜的宋太祖赵匡胤龙驭宾天。他
-
汉朝到什么朝代 ——从西汉到东汉
07-26刘邦建西汉210年,刘秀建东汉196年,王莽篡汉17年,构成了整个汉朝历史。一、西汉高祖刘邦到汉平帝刘衎共13位皇帝。初期因国力衰弱,高祖和亲匈奴,吕后忍辱养民生,到文景时国力达到顶峰,这五十多年的修养,这才促进了“大汉”的形成。由于这五十年的修养,以至于武帝时不再甘于与匈奴和亲来保证大汉的和平,于
-
念奴娇是哪个朝代的,为何只写周瑜而不写诸葛亮?其原因是什么?
07-26苏轼所作诗词《念奴娇·赤壁怀古》,被誉为“千古绝唱”的经典名作,是宋词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作品,也是豪放词中最杰出的代表作。全词如下: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
-
京杭大运河全线贯通于哪个朝代 我们所看到的京杭大运河其实是元朝人开通的
07-26人们常常说,京杭大运河是由隋朝的隋炀帝开凿的。这话听起来好像是没问题,但是要严格些讲,是隋朝最早开凿了大运河,但是元世祖忽必烈为了将南方的粮食运到京城大都,便在山东重新开凿了新河,贯通了南北的水道,才形成了今天仍旧能看得到的京杭大运河。有点冷知识,这又是怎么回事呢?首先,这里有两个概念我们必须要区分
-
年羹尧是哪个朝代 是雍正时期的第一将吗?为什么?
07-26年羹尧是文官掌兵,他的成就有历史的机遇,更是康熙和雍正两代帝王合力成就的。年羹尧是康熙39年的进士,原本是庶吉士出身,按照明清文官进阶的传统,他是要入阁的,的确他外放四川之前,也是做到了内阁学士的。康熙48年,年羹尧作为康熙的亲信,被外放四川,成为四川总督,也就成了封疆大吏。四川由于是清廷深入西部的
-
对宋朝的简短赞美:是一个比唐朝更美的盛世
07-25宋朝始于960年—1279年,后周诸将发动陈桥兵变,拥立宋州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为帝,建立宋朝,定都东京开封府(今河南开封),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朝代,分北宋和南宋两个阶段。赵匡胤为避免晚唐藩镇割据和宦官专权乱象,通过杯酒释兵权,将兵权与政权集中于中央,加强中央集权,并剥夺武将兵权。宋太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