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謇,民国著名企业家、政治家、教育家,1853年出生于江苏通州(今南通)海门常乐镇,祖上几代以农商为生。为了改变家庭命运,他从小就被父亲送入私塾学习。
1894年,41岁的张謇高中状元,被授予翰林院修撰。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张謇在日记中写道:“几罄中国之膏血,国体之得失无论矣!”张謇认为只有发展民族工业,才能抵制帝国主义侵略,于是毅然放弃功名仕途,以极大的勇气回到家乡创业办厂。他这样表明心志:“愿成一分一毫有用之事,不愿居八命九命可耻之官。”
立志从商之后,张謇发现当时中国输入的最大宗商品是棉纺织品和钢铁,于是大力倡导“棉铁主义”。
1895年,他在南通创办大生纱厂。“大生”二字源自《易经》:“天地之大德曰生”,这寄托了张謇的理想——天地间最大的事,便是国计民生。
大生纱厂自开工后规模不断扩大,先后建成四个纱厂,是当时全国最大的纺织企业系统。张謇还先后创办了通海垦牧公司、大达轮船公司、复新面粉公司、资生铁冶公司、淮海实业银行等数十家企业,并投资江苏省铁路公司、镇江大照电灯厂等企业,为我国近代实业贡献了毕生精力。
张謇一生所获财富,皆为社会服务——他先是兴办实业,而后倾资兴学、以商养学,并将从商的红利捐作教育、慈善和地方公益经费。
在公益慈善活动中,张謇开拓和推进了体育场、公园、幼儿园、养老院等设施的建设。过60岁生日时,张謇不喜奢侈铺张,于是决定将亲友所赠之礼用来修建一座养老院,关爱社会上的孤寡老人。
张謇曾被人们称为南通首富,可他却自号“啬翁”——取“吝啬”之意。他始终保持俭朴的生活习惯,并要求家人勤俭持家。他回老家常乐,或去公司,大多是步行或坐独轮车。
他在家书中说道:“凡人家用度,若但出入相当,已不足以预备非常之急。若复过度,则更不合处家之道。”以此告诉家人居家勤俭的道理。
我国万米级载人深潜器科考母船被命名为“张謇号”,就是为了弘扬张謇实干兴邦的理念。
相关文章:
后唐是什么朝代 ,为何只存在了短短14年? 08-16
民国梨园盛世之十三位顶尖京剧名角儿 08-16
古代生活探秘:明朝人为何酷爱饮酒?聊一聊明朝名酒文化那些事 08-15
宋朝北宋的历代皇帝列表,一起来看看吧 08-15
明朝李善长是怎么死的 ,为何在76岁高龄被朱元璋赐死? 08-14
南宋被谁灭亡的?抗蒙的中流砥柱,却亲手将南宋帝国拖向覆灭的边缘 08-14
300年弹指一挥间,关于宋朝的茶艺茶道变迁,只看这篇文章就够了 08-13
明朝谜一样的皇帝朱瞻基:玩蛐蛐,好房中术,开创大明第三盛世 08-13
北宋一朝真实的高家将:怀来高家将、蒙城高家将 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