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唐朝作为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吸取了前朝历代的历史教训,以郡县制为基础,同时采用了杨坚的科举制,把儒家帝制推向了成熟,华夏文明也迎来了又一次的巅峰。

当唐太宗李世民站在城楼之上,看到新科进士们从端门列队而出时,自信地说到:
“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
自此,唐王朝走向盛世,贞观之治、永徽之治、万邦来朝的开元盛世……
然而,唐王朝最后还是亡了,在打破了前朝历代创造的大一统王朝生存记录后,最终还是亡了,享国二百八十九年,共历二十一帝。
提到唐朝的灭亡,有人说是因为“王朝周期论”,也有人说是因为“农民起义”,但不得不提到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藩镇割据”。
安史之乱之后,为了方便边防作战,于是就在远离中心的地区设立节度使,藩镇可以不听从中央的指挥,但要自己税收,养活军队,守卫边防。
那么从法理上讲,这些割据势力就成为了独立王国。
大唐就并非是统一的帝国,而是表面统一的多个小王国。
于是唐德宗李适在安史之乱平定之后,在他继位的第三年,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削藩。
然后就是四镇之乱,两年后“泾原兵变”爆发。
唐史读到这,我们用一个词形容,这叫什么,这叫“应激反应”。
提到策略,人类行事的风格一般分为两种:
- 短期策略
- 长期策略
短期策略,就好比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哪里出现问题,就修补哪里,走一步看一步。
这样的策略,我们就可以称之为“应激反应”。
无论是自然界、市场竞争、政治制度,“应激反应”的例子,数不胜数。
但我们都知道,奉行长期策略,才是明智的。
藩镇
唐德宗李适是唐朝第九位皇帝。
安史之乱爆发的时候,李适只有13岁,等到安史之乱平定后,他已经21岁了。
等到李适继位的时候,已经37岁了。
安史之乱之后,唐朝为什么会出现“藩镇割据”的局面呢?
是因为当时唐王朝税收能力的不足。
当时唐王朝中央政府在关中地区,东北方的藩镇主要集中在河南,河北一带,这些藩镇不听从中央的指挥,也不上交赋税。自己税收,然后供养军队。
掌握最高权力的节度使中央无法委派,虽然不服从中央的指挥,但是能完成自己边防的责任。

西北方的藩镇,由于经济不算发达,同时西北地区边防的的任务又重,无法通过自己赋税养活边防的军队,因此无法脱离中央独立。
到了东南地区,南方的经济发达,赋税充足,但没有边防的威胁,因为当时唐朝没有受到来自海上的威胁,所以也不用军队,也没有军事割据。
所以当时唐末的局面,是东北方自己养自己,然后用南方的赋税养西北的藩镇。
你看,藩镇的威胁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大,不过是唐朝对税收能力不足的的一次制度改革。
让边防自己想办法筹措军粮。
这样做就注定了藩镇没有能力推翻唐朝的统治。
为什么?
中央没有钱,要是真的打起来,地方的藩镇也没有钱啊。
而且藩镇这么多,也会相互制约。
所以当时最好的办法,就是修生养息30年,就是我们提到的“长期策略”。
只要30年修生养息,又是一个盛世。
当时的唐王朝税收已经非常困难,可又增加了许多赋税和官员。
此时只要用30年,把税收、宦官干政的问题解决了,藩镇的问题自然也就不成问题了。
只要30年,唐王朝就能恢复正轨,再次达到“盛唐”。
可李适继位的时候已经快40岁了。
于是唐德宗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
削藩。
如今最大的问题就是藩镇割据。
我要在我有生之年,看到天下统一,万世之功业。
我等不了那么长的时间,马上削藩。
这就是我们说的“应激反应”。
粮草不够怎么办?继续加税,在全国范围内增收间架、茶叶等杂税。
先把藩镇的问题解决了,走一步,看一步,出现问题再说。
结果就是更加混乱。
建中二年(781年),德宗李适削藩,结果开启了四镇之乱,两年后“泾原兵变”爆发,李适出逃奉天、梁州。
纵观历史上的君主,在“长期策略”和“短期策略”中,基本大部分都会选择“短期策略”,也就是我们说的“应激反应”。
财政出现问题,税收不够,第一反应不是解决税制问题,而是想办法增加新的税收。
假如出现政局变动,第一反应不是解决体制,而是增减官位,导致更加混乱。
所以你看,到了德宗李适的执政后期,减少了对藩镇的干预,虽然导致了淮西势力增强,但总体局势日渐趋于安定。
不到30年,在唐宪宗李纯在位时,政府财政情况逐渐好转,还开创了“元和中兴”的局面,削弱了藩镇势力,国家政治一度回到正轨。
相关文章:
唐朝吃相最难看的贪官,修祖坟累死县令,要升官献上妹子 04-15
科普:明朝流通的货币体系主要有哪些? 04-15
揭秘明朝五大军备神器,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04-15
明朝内阁制的演变过程:逐渐从一个秘书机构演变为行政机构 04-15
北宋汴梁是现在的哪个城市?北宋皇帝办公的地,一起来看看吧 04-15
C/C++编程笔记:你不知道的windows保存文件的坑 04-14
唐朝的地理位置? 唐朝巅峰时期版图最西到达哪里?千万不要被谭版地图给骗了 04-14
明朝南北榜案,不是科场舞弊案,朱元璋为什么要惩罚南方文人官僚? 04-14
为何明朝皇权明明是加强,明朝的言官们反而更有战斗欲? 04-14
明朝不为人知的北元,苟延残喘下的蒙古贵族 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