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封建王朝的新立,其背后必然是另一个封建王朝的覆灭。
而在此权力更迭之际,也必然会诞生许多让人神往的英雄人物。
自凡尘中来
小时候的李善长酷爱读书,且智慧与谋略并存,尤其精通法家学说,因为预估一些大事都比较准,于是被乡里推荐为祭酒。
在1354年,朱元璋率军经过滁州时,经好友丁德兴引荐参加了朱元璋的队伍,时任掌书记,平时的具体内容就是做一些类似今天秘书的工作。
因为知道李善长通晓古今,学识渊博,往日里军政要务又处理的井井有条,所以朱元璋便找了个机会想要考考他,于是他问李善长:以先生之见,天下之乱何时可以平定?
只见李善长引喻高祖刘邦的事迹,回答道:秦末农民起义之时,高祖刘邦乃一介布衣,只因他生性豁达,又知人善用,所以五年成就大业,现在元朝纲常已乱,如果咱们能效法汉高祖,天下便可轻易平定。
李善长的回答让朱元璋很满意,喜爱之心溢于言表,于是在占领滁州后拜李善长为军师,让其为行军布阵出谋划策,管理军队。
随着朱元璋打的胜仗越来越多,其名声也是越来越大,也由此吸引了许多其他将领前来投靠。而李善长则是负责考核他们的才能、学识和品德,将其整理成册再禀告给朱元璋,同时代朱元璋对前来投诚的表达真挚感谢,使他们能够安心。
但树大招风,越是能干的人越容易招人猜忌,郭子兴就是如此。他因听信流言,从而开始猜忌朱元璋,开始逐渐削弱朱元璋的兵权,同时又多次拉拢李善长想让其转而来辅佐自己。
但李善因感念朱元璋对其信任以及知遇之恩,故而回绝了郭子兴,选择继续留在朱元璋身边。
欲望会成长
十年相伴、十年共事,至1364年,朱元璋自立为吴王,任李善长为右相国。
在此期间,李善长比较元朝法度优劣,有针对性的提出了设立茶法,专卖两淮之盐,恢复制钱法,开矿冶铁,制定鱼税,使国家财富进一步增长,百姓也不再贫困。
洪武元年(1367年)九月,朱元璋论平吴功,封李善长为宣国公、左相国。
朱元璋当初渡江时,经常使用重典。某日,朱元璋觉得连坐这条律法太过严峻,于是向李善长询问意见。
李善长认为,只有叛乱这种大逆之行才应使用连坐这种酷刑,最终朱元璋同意的他的意见,并命令他和刘基等一同修改律法。
洪武三年,朱元璋册封功臣,期间他曾有言:善长虽未亲历战场建功立业,却跟随我多年,粮草供给、后方统辖处理得当,应当晋封大国!
说完这些,无数头衔与实在利益落在李善长眼前,其中更是赐丹书铁券,免李善长两死,其子一死。在当时被封为公者中,李善长居首位。
此时李善长可谓权势滔天,但这也暴露出他待人苛刻,极度狭隘的一面。李饮冰、杨希圣就曾因为冒犯了他而被上奏朱元璋遭罢免。刘基因与其争论法令而遭李善长辱骂,以至于刘基内心不安而请辞。
此时的张昶、杨宪、汪广洋、胡惟庸都已获罪,唯独李善长一仍是权高位重。在权力的蒙蔽之下,李善长逐渐傲慢自大,目无律法,朱元璋也由此生出反感。
洪武四年(1371年),李善长因病隐退,朱元璋特赐其丰厚赏赐以表慰问。三年之后,朱元璋把李善长的族人引进朝廷为官。又过了两年,临安公主与李善长之子李祺指腹为婚。
获罪身死
彼时朱元璋因病而数十日不能上朝,身为臣子的李善长恃宠自纵,自始至终未曾前去探望觐见。而其子李祺也有样学样,六日不曾上朝,召至殿前又拒不认罪。此事被御史大夫汪广阳和陈宁上疏弹劾。
李善长因此获罪,被罚消减年禄。后来,因国家需要,太祖又命李善长协助其他官员完成工程的建设。
洪武十八年(1385年),李善长之子被告发与胡惟庸关系亲密,而朱元璋因不忍李家没落,于是下了免死金牌以示惩戒,但谁知李善长没有丝毫的感谢之意。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李善长因胡惟庸一案受到牵连,被查出曾经包庇胡惟庸疑似叛国投敌。朝中官员不满,认为李善长左右逢源有叛国的嫌疑,又因为李义安的供词中提到李善长曾对胡惟庸和沙漠使者私通之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又多次收到胡惟庸的贿赂。
太祖这才狠下心来,一道谕旨将除李祺一家因公主恩惠未受牵连之外,李家其余上下七十几口人全部被诛杀,李善长死时七十七岁。
尾论
都说人会随着年纪增长,心胸和境界也会随之增长,越老看的也就越开了,但好似这句话在李善长身上并不适用。
纵观李善长的一生,用功名显赫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但其在年迈之时的骄傲和自大是其自取灭亡的首要原因。
洪武三年,朱元璋封赏百官时曾拿萧何来比喻李善长,但萧何能够有一个较好的结局是源于其舍得放下手中权利,而李善长却恰恰相反。
或许这也是为什么李善长会落得个满门抄斩的根本原因。
相关文章:
唐朝的正三品官,属于绝顶级大佬,那么一品和二品呢? 01-04
树和森林的遍历及存储方式 01-04
明朝出名人物 ,在不同领域闪耀着不同的光辉 01-04
皋陶是哪个朝代的人物 夏朝,臣子篇之圣臣 01-04
明朝成国公——祖先是靖难第一功臣,自己投降李自成后被处死 01-04
明朝一共有几个皇帝,一共十六位皇帝,为何大多数都短命?还有23岁就去世的? 01-04
宋朝的床你了解吗?宋代家具你都知道多少级?一起来看看吧 01-04
明朝初期人口峰值为多少?有没有突破四亿人?还是只有两亿人? 01-04
唐朝司法官吏责任制度的发展、特点及对后世的影响 01-04
宋朝帝王科普:一篇文章带您看完北宋九位皇帝 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