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5年,隋炀帝(杨广)即位后,令宇文恺营建东都洛阳,并于606年颁布诏书迁都洛阳。公元618年隋大业14年,隋朝的第二个皇帝也是最后一个皇帝在逃亡途中被他儿时的玩伴宇文化及逼迫自杀,至此,隋灭!同年,杨广的表兄弟李渊建立唐,追谥他为“隋炀帝”,炀者,去礼远众!通俗一点就是告诉世人:我之所以要“大义灭亲”和表兄弟对着干,不是我想当皇帝而是因为这货是个“暴君”!!
影视剧中隋炀帝自杀
“暴君”隋炀帝最让人诟病的地方:劳民伤财!
隋炀帝的劳民伤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即位初期营建东都洛阳及修建大运河:
从杨广下令宇文恺让他营建洛阳城至迁都洛阳,中间只有短短的十个月时间,一个规模、富丽程度都远远超过大兴城(长安旧称)的崭新洛阳城就屹立在了洛河岸边!
不是宇文恺能力有多强,而是他能调集足够多的人力物力:每月征调民工200万人,还建造显仁宫,将江南奇材异石运到洛阳,将全国各地的数万富商大户迁到洛阳,充实洛阳。又开凿通济渠和周围二百里的西苑。
隋唐时洛阳城布局图
二、频繁发动对外战争
隋炀帝为了彰显自己是一个能够开疆扩土的英主,继位不久就三征高句丽,战争是需要强大的财力支撑的,频繁的战争再加上营建洛阳等重大工程的消耗,“横征暴敛”成了家常便饭,带来的后果就是各地民众怨声载道,各地农民起义不断,为了镇压起义军,就发动更多的战争……
如此,就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之中…
当然,当人们细数他的罪恶时还会强调以下两点:
1)喜欢女色,甚至连父亲的女人都下手
野史上一直流传着杨广“弑父娶母”的故事,当然野史并不可信,但是,每年都要从江南挑选美女入宫是绝对有可能的!
2)嗜杀:继位后对兄弟和子侄痛下杀手
杨广继位后,假传隋文帝遗嘱,逼迫杨勇自尽。还有亲弟蜀王杨秀被他诬陷使用巫蛊诅咒隋文帝及幼弟汉王杨谅,被剥夺官爵贬为庶民软禁于内侍省,后与诸子一起被软禁,不得与妻子相见。
其弟汉王杨谅以讨杨素为名,在并州起兵,杨广派杨素镇压,杨谅降后被幽禁至死。大业三年(607年)3月4日,杨广诛杀侄儿长宁王杨俨,又把剩余的侄儿(杨勇诸子)安城王杨筠、安平王杨嶷、襄城王杨恪、高阳王杨该、建安王杨韶、颍川王杨煚、杨孝宝、杨孝范贬到岭南,在路途中全部被处死。
他营建东都,迁都洛阳原因!
反对者给出的原因:
隋炀帝好大喜功、贪图美色、生活奢靡,继位不久,有大臣就反对他发动战争、铺张浪费!
为了更好地享受生活、肆意行事帝王权力,杨广需要一个更好的地方:宫殿富丽堂皇、便于游山玩水…
也需要通过迁都来树立自己做为帝王的威信,让企图约束他的“老朽”们住口!!
赞成者给出的原因:
洛阳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古都,在隋朝以前,就有了许多的王朝在洛阳建都,所以隋炀帝选择洛阳绝对不是“临时起意”,更不会是“意气用事”!
营建洛阳前,隋炀帝曾亲自到洛阳实地考验
隋炀帝营建东都迁都洛阳肯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如今至少有以下几个原因可以作为他迁都的合理理由:
首先,隋朝的兵力主要集中在关中一带,对东部一些军事势力有些鞭长莫及
隋炀帝继位不久,他最小的弟弟杨谅以讨伐杨素为名起兵叛乱,只不过不久就被平定下去了,但是,杨谅的部属及其所管辖的百姓有20多万人,这些人很多都被迁到了洛阳附近,需要加强控制。但,遇到叛乱,从关中调兵颇费时日,不利于迅速出兵平叛。
其次,西安地处西北,迁都洛阳也是从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发展的需要。
黄河中下游地域广大,人口众多,又长期处在东魏、北齐的统治下,尉迟迥发动的反抗杨坚代周的军事叛乱,杨谅反抗隋炀帝的叛乱都发生在这一带,这一地区的民众对隋朝有着很强的离心力。
而且,江南陈朝统治下的人们对北方的政权离心力更强,在陈朝灭亡后不久,江南的豪族就发动叛乱,虽然很快平息了,但是江南的不稳定时有发生。这足以说明,东部和江南地区这一大片富饶的领土和大量的人口隋炀帝无论如何都要稳定的一个紧迫问题。
隋末,分布在全国各地的起义军
第三,迁都洛阳还有经济因素上的考虑。当时的关中,生态环境开始恶化。秦汉以来,关中农业的水利命脉郑国渠、白渠等水利设施,因河床下切等原因,灌溉面积减少了十分之九,导致粮食产量大面积下降,而关中人口却不断增加。
关中粮食的供应主要靠漕运关东的粮食,有时漕运困难,朝廷就组织百姓、官府人员、军队到关东“就食”,隋文帝时期就发生过几次这样的事情。
与此同时,关东地区经济水平超过了关中地区,一望无际的黄淮大平原逐渐的被开垦出来后,关中那“八百里秦川”就不是那么耀眼了。特别是江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隋朝时,长江流域各州每年都有余粮,这些余粮运到洛阳比较容易,而要运到长安则比较费事,其中最大的阻隔就是三门峡,如果在三门峡走陆路,运量又大受限制,而所费人力物力巨大,得不偿失。
而位于伊水和洛水之间洛阳不仅是水陆运输的中心,也是储藏和转运贡粮的中心,如果迁都洛阳,将一部分人口分流到洛阳,将很大程度上缓解大兴城的粮食压力,同时也大大降低了粮食的运输成本。这也是迁都后随即来修运河的根本原因!
隋朝时的大运河分布图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是为了摆脱少数民族政权的不断侵扰,除以上外,我认为还有一个最根本的原因,这个原因甚至关系到隋朝的生死存亡:
杨广想极力摆脱以八大柱国为基础形成的关陇军事集团的控制,从某种意义上说:杨坚杨广父子只不过是关陇军事集团的代理人,一旦隋王朝触及关陇集团的核心利益或者妄图脱离控制,关陇集团就会把它抛弃!杨广深知这一点,所以他才力求通过迁都,培养自己势力来保全自己、保全隋王朝!
事实证明,杨广可能是对的!
首先,自唐以后中国的政治中心就开始逐步东移,西安彻底失去了它原本做为都城的优势,后来的历代王朝统治者终于明白了杨广这个“先行者”的先见之明!
第二,有人评价隋炀帝是“过在当年,功在千秋”,堪称古今中外第一人,他背着骂名开凿的大运河,后来的历朝历代都在用,它不仅将南方的粮食、盐、税运至给北方,还大大促进了南北文化的交流和大融合,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说:大运河保证了中华大家庭文化的统一和完整!!
结语:
可能有人会说,隋炀帝迁都洛阳,消耗大量人力物力,导致国力衰弱,国库空虚,民不聊生!最终各地起义不断,断送了自己的姓名,也结束了一个短命的王朝!
但是,隋王朝本身就各大军事集团、各大家族关系错综复杂、千丝万缕、矛盾重重,一个立志要有一番做为的隋炀帝即使是不迁都也会用其它的“改革”将矛盾激化,最终还免不了身死国灭!
另外,想象一下:如果杨广能够抗过去,顺利将自己的宏伟蓝图全部实现,谁能保证大唐的繁华不会提前来临呢!
相关文章:
南宋时期重要的理学家有谁?宋朝文化是中国文化历史中的丰盛时期,一起来看看吧 12-29
万历皇帝地宫出土的明朝的十大文物,最后一件令人顿足惋惜 12-29
明朝的官服简览,原来这才是“衣冠禽兽” 12-29
明朝的瓷器是怎样的?你们知道吗 12-29
宋朝著名的画家有哪些?一起来看看吧 12-29
唐朝妇女的发饰有何特点?反映出唐朝怎样的审美观念? 12-29
北宋激烈党争造成的沉重后果,一起来看看吧 12-29
难怪高俅能祸国殃民:宋朝北宋的“太尉”究竟是怎样的官位? 12-29
唐朝,著名的“甘露寺黄金大案” 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