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吃,北宋樊楼首当其冲,一起来看看吧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8-19 10:31:13    



樊楼是北宋时期东京的七十二酒楼之首。其实,最开始时应该是叫矾楼,不知怎么谣传,就成了老板姓樊的樊楼。樊楼始建于什么时候,已经不太清楚,但宋朝的开国皇帝在上元节巡行时就曾经过这里看杂戏。

在夜生活发达的北宋,酒店、脚店之类的店很多,参考《清明上河图》就能略窥一二。

而这其中就属樊楼最负盛名,算是当时中国最早的餐饮旗舰店,它不仅仅是一座酒楼,更是一个建筑群。每一栋楼都有好几层,每层不但有小型桌椅,供散客吃酒,更有包厢雅间,供家庭或贵人玩乐。每天顾客都是以千数计,要是碰上什么庆典节日,就更加热闹。

这样一看,樊楼如果放到现代,至少是顶级五星级酒店,厨师也该都是米其林大厨。顾二叔给明兰带回来的吃食,有鸭爪、螃蟹、羊肉泡馍,居然还有奶酪......吃得简直比现代人还爽快。



樊楼高级的地方还不止这,作为顶级酒楼,樊楼居然还有外卖打包业务,《知否》电视桥段里就有顾二叔新婚夜给媳妇儿出去买好吃的,这是二叔爱明兰的表现,如若不然,打发人说一声儿,樊楼也会派小二送货上门。

在北宋,还能吃上一口新鲜出锅、冒着热气的外卖美食,真是赛神仙的生活呢。

樊楼之所以这么名扬天下,不仅仅因为建筑和美食美酒,更重要的是出没于其中的艺伎。樊楼的艺伎们美艳绝伦、名冠天下,望之宛若神仙。她们或低吟浅唱,或婆娑起舞,陪伴顾客。



在众多艺伎中,最出名的就是李师师了,她和宋徽宗在樊楼中饮酒作乐的爱情故事,历来为人津津乐道。并传樊楼里设有专门给李师师和宋徽宗的专座。并且在《水浒传》里也常有对樊楼里的描述。

故作为北宋最著名的酒店及娱乐场所,樊楼的知名度当然也就很高了。



一、樊楼的前世

水浒中的樊楼,在北宋确实存在,而且就在东京汴梁城中,是当时最繁华、最顶级的娱乐场所。正因为如此,所以陆谦请林冲在樊楼吃酒,以显敬意;宋江等人选择樊楼,也是如此,毕竟难得去一次东京,不到樊楼里享受一下,就太可惜了。

1、樊楼修建于何时?

目前的资料还没有定论,但至迟在宋太祖时,樊楼就已经出现,并且成为当时的热闹场所。宋太祖赵匡胤在开宝七年(公元974年),上元节时进行巡行之礼,就曾经路过樊楼,并且欣赏了樊楼里表演的杂技戏曲等。

先是帝自左掖门出,乘逍遥辇至明德门外灯山前……过酒户孙守彬楼,少驻辇。又至白樊楼观杂戏,遂御东华门。——《宋会要辑稿》

这里的“帝”,指的就是宋太祖赵匡胤,而“白樊楼”就是樊楼。因为樊楼又名矾楼、白矾楼、白樊楼以及丰乐楼等。说到这儿,就要说说樊楼名称的来历了。

2、樊楼的名称由来

乍一看,樊楼似乎是一位樊姓老板所开的酒楼,实际上并不是。樊楼最初是宋代商人们卖白矾的地方,所以一开始称之为“白矾楼”,后来因为聚集的人多了,就转变成了酒楼。酒楼其实并非一家,但人们误以为其老板姓樊,所以就讹传成了樊楼。白矾楼到白樊楼,我们看樊楼的名称,其实就是这样的变化过程。

因为是讹传,所以流传的说法也不一样,一些宋代话本中,还认为樊楼老板姓“范”。宋代吴曾在《能改斋漫录》中,也曾对樊楼的名称有过考证。

京师东华门外景明坊,有酒楼。人谓之矾楼,或者以为楼主之姓,非也。本商贾鬻矾于此。后为酒楼。本名白矾楼。——《能改斋漫录》

由此可见,樊楼就是讹传的称呼,并不是因为酒楼老板姓樊。其最初就是卖白矾的地方。吴曾生活于两宋期间,他的话是非常可信的。吴曾还顺便说了樊楼的位置,是在东华门外的景明坊。这与《宋会要辑稿》中所提到的“帝御东华门”一致,也是可信的。

宋徽宗在位时,曾经把樊楼扩建,并改名为“丰乐楼”,不过樊楼的称呼早已深入人心,所以许多大家还是习惯于称之为樊楼。

3、樊楼的模样

樊楼究竟是什么样?在宋徽宗之前,可以说规模不大,与一般酒楼没有多大区别,但经过宋徽宗扩建之后,樊楼顿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首先,樊楼高达三层。三层楼在今天不足为奇,许多老百姓的家都是三层小楼。不过,古人限于技术和财力等,基本不盖高楼,从《清明上河图》《南都繁会图》《康熙南巡图》等名画也能发现,当时普遍都是一二层的楼房。

别说普通人家,就是皇宫都没三层。所以只要身处樊楼的西楼三层,就能看到皇宫。为此,皇帝还规定,以后不准人到西楼去登高眺望,皇家禁苑岂能让凡夫俗子随意窥视?不过,宋徽宗后来建造了艮岳的御花园,曾专门让人去西楼眺望,看看景色如何。

其次,樊楼五楼相立。樊楼经宋徽宗扩建,成了一座建筑群,东西南北中五楼鼎立,高低不同,错落有致,各楼之间都有飞桥供人来往,楼内部更不用多说,总之每座楼里外都通,客人在里面可以通行。

樊楼下面是大厅,上面则是包间,叫“阁儿”。水浒中,陆谦把林冲骗到樊楼时,两人也是“占个阁儿”。这样的设计和今天许多酒店一样,布局合理,能最大程度满足不同客人的需求。一些民间话本中,还说过宋仁宗微服到樊楼二层,结果扇子落了,被落第才子赵旭捡到。赵旭因此还见到了宋仁宗,后来因此被破格提拔做了官。

最后,樊楼装潢精美。《东京梦华录》中曾说过“飞桥栏槛,明暗相通,珠帘绣额,灯烛晃耀”,短短十六个字,就可以想象出,当时的樊楼一定是华丽壮美,灯火辉煌,难怪皇帝也想着去里面玩赏。

这样的环境,在当时就是“天上人间”。事实上,经过宋徽宗扩建之后,樊楼就已经成了开封最大的酒楼。无论是规模大小、华丽程度还是里面的酒食艺伎,都堪称天下第一。

二、樊楼的酒食

既然樊楼从卖白矾改成了酒楼,那必然要说到酒食。众所周知,宋代的酒店,分为正店、脚店等。正店是最大的酒店,可以自己酿酒和卖酒,而脚店规模小,则只能从正店买酒再卖,没有酿酒的权力。

当时东京城有72家正店,而樊楼是正店之首。据统计,去樊楼买酒的脚店酒户等,每天都有3000家之多。其实这些脚店去买酒,都是当时政府所为,因为樊楼生意好,每天的税都要两千,搞得一些人经营不下去,皇帝就降低征税标准,让指定的3000家脚店去买酒,还会奖励最先到的客人金旗一面。

樊楼酿制的酒中,最有名的叫“眉寿”“和旨”,前者取健康长寿之意,后者是指酒甘醇美味。就因为有名酒,有名人,所以关于樊楼的传奇故事也不少。

北宋有一位官员叫刘伯寿,曾被一老者邀请到樊楼,一顿酒后,这老者传授了刘伯寿的长生之术。后来刘伯寿74岁时,还健步如飞,爬嵩山如履平地,比年轻人还厉害。宋徽宗时,有几个太学生在樊楼遇到一位高人,此人精通诗文,颇有太白遗风,他临走时告诉他家,北宋不久会灭亡,皇帝会“北狩”——皇帝被俘的委婉说法。事实证明,这位高人真的算对了。

三、樊楼的艺伎

李师师,宋徽宗确实如水浒中所说,看上了名妓李师师,从皇宫挖了一条地道,直通在樊楼的李师师住所。是的,作为当时天下第一的酒楼,樊楼还有着和今天某些夜总会似的服务——艺伎,这也是其名扬天下的原因。

李师师住在内西楼,此屋甚雅,珠帘秀额,红床锈被,四壁挂山水名画,绿绸窗帘。她红绸调筝与屋侧,青衣演舞于中庭。——《新刊大宋宣和遗事》

宋徽宗是书画双绝艺术家,而李师师也是才艺双绝美佳人,这样的人组合在了一起,多么让人神往。试想一下:美丽的师师姑娘,皓齿明眸,朱唇半启,唱着皇帝填的词,同时翩翩起舞,身姿卓绝,怎能不让人动心?所以在当时,樊楼令无数文人墨客向往。

当然,他们是接触不到李师师的,不过樊楼里还有其他美丽的姑娘。这些姑娘可以陪喝酒、唱曲跳舞,如果你很有兴致,也不差钱,也可以和她们天雷勾地火。当时除了李师师,还有徐婆惜、赵元奴、孙三四等女明星,她们也常到樊楼表演。



1、建筑宏伟,是北宋汴京的地标性建筑

矾楼“三层相高、五楼相向、飞桥栏槛、明暗相通、珠帘绣额,灯烛晃耀”。当时的“矾楼灯火”是东京一大盛景。

2、“明星”代言

宋徽宗和李师师的风流韵事,为樊楼做了最好的宣传。宋徽宗册封李师师为瀛国夫人,并在樊楼内专门设置御座。

3、身份象征

出入樊楼的,都是非富即贵的人。据说里面的器皿都是纯银打造,两个人吃顿饭,一桌碗筷就值100多两银子,相当于现在的2万块钱左右,这可不是不是普通人消费得起的。

4、樊楼的两个天下第一

酒——樊楼本就是当时酒曲最大的批发商,自酿的就更是天下第一,《水浒传》就多次描写水浒英雄到楼内吃酒。

艺妓——除了李师师,宋朝当红的艺妓都在楼内表演。吸引了大批文人墨客到楼内听曲、吃酒、吟诗颂词。

相关文章:

明朝胡皇后和孙皇后的废立背后,其实无关朱瞻基的爱情,或是政治交易 05-05

明朝的宰相有哪些 ,他们有什么功劳? 05-05

灭明朝的人是谁?魏忠贤排第二 05-04

明朝对外关系的变化 ,影响着明朝地位的变化 05-04

明朝的孙皇后圆满的一生:启自微门,因被爱登顶皇后,因爱守住大明疆土 05-03

南宋前面是什么朝代 你知道中国古代朝代顺序是怎样的吗? 05-03

北宋的首都在哪?定都开封,无险可守导致亡国,中间为什么就不迁都? 05-02

明朝为什么经久不衰?看看它都告诉了我们,哪些官场真理? 05-02

北宋词人李之仪:出身名门的青年才俊,仕途坎坷的苏轼门人 05-01

明朝荒淫皇帝排行:朱常洛才排第三,排第一的人神共愤 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