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国师李淳风: 陕西凤翔县历史名人李淳风

25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4-03 19:26:03    

李淳风(602-670),唐代杰出天文学家、数学家,在天文、历法、数学、阴阳学等方面皆有建树,著有《推背图》、《乙巳占》。李淳风是世界上第一个给风定级的科学家;注解的《周髀算经》和《古算十经》是世界上最早的数学教材,特别是为宋元时期数学的高度发展创造了条件;《乙巳占》10 卷,是李淳风的一部重要的星占学著作。李淳风根据他对天文历法的多年研究和长期观测,于麟德二年(665)编成新的历法,命名为《麟德历》。

李淳风,唐代天文学家、历算学家,岐州雍人(今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唐初曾任太史令,他是中国古代科学家和历史文化名人。李淳风自幼聪慧好学,博览群书,尤其精通天文、历法、数学、阴阳学等。

其父李播,隋朝时曾担任过地方-,“以秩卑不得志,弃官而为道士。”李播“颇有学问,自号黄冠子,注《老子》,撰方志图文集十卷,”并做《天文大象赋》。这些,对李淳风一生的学术取向,无疑有重要的影响。《旧唐书》本传说李淳风“幼俊爽,博涉群书,尤明天文历算阴阳之学”。

早在贞观(公元627-649年)初年,李淳风在李唐王朝就崭露头角了,而起因就是由于他的天文学造诣。唐初行用的历法是傅仁均编撰的《戊寅元历》,这部历法存在一定的缺陷,李淳风对之做了详细研究,提出了修改意见,唐太宗派人考察,采纳了他的部分建议。在古代,历法编撰是专门之学,一般学者很难问津,而李淳风对《戊寅元历》提出修订意见时才20多岁,这自然要引起人们注意。他也因此得到褒奖,被授予将仕郎,进入太史局任职,从此开始了他的官方天文学家的生涯。

《旧唐书·李淳风传》载:李淳风,隋仁寿二年(壬戌)(公元602年)生于岐州雍,其父李播,隋朝时曾任县衙小吏,以秩卑不得志,弃官而为道士,颇有学问,自号黄冠子,注《老子》、撰方志图十卷、《天文大象赋》等。因此,从小被誉为“神童”的李淳风在其父的影响下,博览群书,尤钟情于天文、地理、道学、阴阳之学,9岁便远赴河南南坨山静云观拜至元道长为师。17岁回到家乡,经李世民的好友刘文静推荐,成为李世民的谋士,参与了反隋兴唐大起义。618年,李渊称帝封李世民为秦王,李淳风成为秦王府记室参军。唐贞观元年(627年),李淳风以将仕郎直入太史局。在置掌天文、地理、制历、修史之职的太史局,李淳风如鱼得水,充分展现其才智,鞠躬尽瘁40年。

李淳风和袁天罡

唐代出了两位纬学奇士。一位是在唐初任中央政府司天监的李淳风,一位是隐士袁天罡,亦为初唐名士。这两位均是正史有传的博学名士,其神秘的预言能力和准确性令世人瞠目。

除了无数次地具体预测国事外,李、袁二人给后世留下了一部极其神秘难解的纬学奇书《推背图》,还留下名著《四弹子》著作。《推背图》这部奇书预言了自天地形成以来的万年国运兴衰治乱,所以历代为世人瞩目,争相揭密。《宋史.艺文志》正式将此书列入正史,可见当时对这部奇书的重视。

袁天罡曾筑舍于阆州蟠龙山前,长期观星象、演易,李淳风因久慕其名,故远道来阆,追随其师。他们在阆中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史料和传说。后袁、李二先贤便终老阆苑仙境,并葬于阆中天宫院(今阆中天宫乡)。

据说李、袁二人晚年进入仙界,作名士游于山水林泉间。—日二人相遇无事,便相背而坐,推古往今来之事。一人推前事(自天地形成以来),一人推后事(唐以后中国大事),推一事画一幅秘象,写几句谶言偈语以记。如此数天,天帝怕天机泄露过多,即派陈博老祖(据说为上界仙人所化)去阻止。陈呼二人:“你们测什么天下大事,且先算我是进是退?”说着一步跨开,目视二位名家。李、袁二人猛然醒悟,即飘然而去。

该卷书即《推背图》,被山人所得,不解,逐流传于世。因最后一象有语云“万万千千说不尽,不如推背去归休’,所以后人名其为《推背图》。《推背图》中前四十三象图(共六十象)均已被历史揭密,其神秘性与准确性令人百思莫明。未揭密的17幅图象谶言依然是玄机难测。明代金圣叹曾为《推背图》作注,并力求揭密。

相关文章:

蒲松龄是什么朝代 为何一个清代秀才能写出如此文学巨著《聊斋志异》? 01-08

隋朝的开国之君是谁?作为隋朝开国皇帝,杨坚为何不称“太祖”而是“文帝” 01-08

宋朝的特点:中国历史上一个具有独特魅力的朝代 01-08

白毫银针怎么存放才可以转化快?白毫银针可以放进冰箱冷藏吗? 01-08

明朝皇帝字辈 ,朱元璋为后世子孙取了二十个字辈,到现在用完了吗? 01-08

新会陈皮能暴晒吗?陈皮如何晾晒和存放才合适? 01-08

「茶叶百科」在茶叶兴起的唐朝,人们是如何饮茶的? 01-08

宋朝美学,越高级,越简单!快来看看吧 01-08

更精确的了解冬虫夏草的储存方法 01-08

明朝工部尚书,亲自上阵修筑皇宫,清正不搞小动作 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