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终于将国家重新一统
战后册籍重建
经过元末的大混战之后,朱元璋终于将国家重新一统。不过,此时的明朝政权,在户口管理上,面对的是人口流失、户籍散乱的糟糕情况。
古代的赋税和徭役,直接就和人口户数挂钩,战乱平定之后,明朝建国之后最为重要的其中一项工作,那就是整理户籍。这样一来,才能将国家的赋税徭役重新走向正轨,这才能让新政权的统治更为顺利执行。
明军攻克大都之后,朱元璋就要求前线官兵务必要收集好元朝政权散落的户口版籍。各地方政府,也按照朱元璋的要求,根据元朝的册籍开始整理新王朝的册籍。
明朝皇帝出巡图
古代人口普查
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朱元璋下令全国各地开展户籍整理工作。首先,他让户部根据朝廷的需求,统一建立户帖。然后,户部将户帖的统一格式发给各州县,州县通过印刷之后,将户帖发到各户进行填写。
户帖的内容,实际上和我们现代的户口簿有些类似,其中的内容包括了籍贯、住址、人口、姓名、年龄、户籍类别、财产情况等等内容。这份户帖一式两份,通过层层核实情况之后,再加盖户部骑缝章印,一份交给户主,一份上交户部,由户部统一汇总为户籍。朱元璋还根据元朝时期的户籍类别,将百姓分为军、民、医、匠、灶等籍,以此限定百姓的流动。
按照当时的规定,户帖用纸长一尺又三寸,宽一尺又二寸,边沿还点缀有花卉装饰。这份户帖,在当时来说,是一份整个国家从上到下都极为重视的重点项目。
按照朱元璋的话来说:“如今天下太平了也,止是户口不明白哩。”因为户口不明白,朱元璋就无法实施他的“数据化管理模式”。最简单的事情,户口数不清晰,官府的税赋也没法征收了。
为了保证数据的准确性,一方面朱元璋要求各级地方政府层层收集审核,另一方面朱元璋也会派出军队前往各地稽核抽查。一旦发现问题,百姓充军、官员斩首,一点都不能马虎。
黄册和鱼鳞图册
黄册制度的实施
在户籍推广的同时,朱元璋还在全国推行里甲制度。以一百一十户为一里,以丁粮多的十户为里长,其余一百户为十甲,每甲以一户为甲首。里长和甲首以十年为期轮换一次,大家轮流做庄。
里甲是明朝基层社会的管理组织,除了担负官府税赋徭役、解决邻里矛盾之外,还肩负着保卫本土本乡的重任。
明朝在建立户帖制度的同时,还建立了路引制度,这个“路引”,实际上就相当于现代的通行证或者介绍信。寻常百姓,没有去官府开具路引就出行,一旦离开本土本乡去到异地,就会被抓拿送官,轻则流放、重则杀头。
朱元璋在户帖制度和里甲制度的整合之下,又建立了起了一套登记百姓土地资料的黄册,又称为鱼鳞图册。黄册将每一里的户口编为一册,册的首页是总图,然后里头会将每一里户口的田地山林等等信息绘制成图,这些图一片又一片,和鱼鳞很像,所以这就是黄册又名鱼鳞图册的由来。
黄册的信息很详细,黄册以十年为期进行核实变更,黄册详细记载了这一里各户百姓的人口数量和经济财产情况,并且列出了表示旧数据的“旧管”、新数据的“新收”、减少情况的“开除”和现有情况的“实在”这四大项目。
黄册的收集工作,是一项极为复杂艰巨的任务,特别是在当时的古代中国,如此庞杂浩大的信息收集记录工程,无疑是一件非常耗费人力物力的项目。
所以最基层的里甲就凸显重要了,因为只有这些里长、甲首才最为熟悉本乡本民的情况。当时的要求是,除了各级留存册籍之外,里册汇总成县册,县册汇总成府册,府册汇总成布政司册,司册再汇总到户部。因为司册汇总到户部之后,就必须以黄纸为面,这也是黄册名字的由来。
鱼鳞图册
大数据化管理
通过为全国建立户帖、黄册、里甲等制度,这样一来,朱元璋便可以从基层社会抓起,为国家各个层级建立起了一套严密的管理模式。朱元璋以这些涉及人口户数、土地多寡等等的汇总数据为依托,似乎是极为严密谨慎地用数据管理着国家。
其实朱元璋的想法很简单,他就是要通过这些种种数据,使得国家的税赋征收、徭役执行以及整个社会的管制监控,无形之间就形成一道大网,使得整个国家都操纵在皇帝手上。
相关文章:
明朝发饰——累丝凤簪奢华精美,辽代凤簪洒脱大气,你更爱哪一只 01-03
甘蔗削皮怎么保存 ,甘蔗别只啃着吃,冬日里做成4碗汤水,好喝又润燥,附挑选保存法 01-03
明朝分封 ,朱元璋为何还要搞分封制?明朝分封的内核是什么 01-03
唐朝的宰相是什么职称?一共有几个宰相? 01-03
秦朝下来是哪个朝代 秦朝灭亡后的中国进入了汉朝时期 01-03
古代饮食大揭秘,唐朝的人们都爱吃什么水果? 01-03
明朝大贪官,贪污全国一年税收,逼得朱元璋砍杀了3万同党 01-03
明朝历任宰相 !只不过当过宰相的,一个比一个死得惨 01-03
李清照是宋朝的吗?悲情才女多舛命,一生悲凉天不公! 01-03
明朝初期四大案有多凶残,据说死亡总人数超过十万 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