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拱,字肃卿,号中玄,河南新郑人,大明嘉靖,隆庆两朝重臣。
嘉靖二十一年,高拱进入翰林院成为一名编修。嘉靖三十年,升翰林院侍读。嘉靖三十一年,成为裕王的讲师,为其授课。嘉靖三十七年,升翰林院侍讲学士。嘉靖三十九年,升太常少卿,国子监祭酒。嘉靖四十四年,升礼部尚书。嘉靖四十五年,入阁,隆庆元年,辞官回乡。隆庆三年,复起,官吏部尚书,入阁。后为内阁首辅。隆庆六年,明穆宗朱载垕驾崩,神宗继位,高拱再次被罢官。万历六年,病逝家中。
嘉靖 像
在嘉靖,隆庆,万历三朝,我们看到了严嵩的阴狠老辣,徐阶的隐忍求全,张居正的指点江山,却容易忽略了高拱的刚直进取。在那个风云际会的年代,每一个青史留名的人,都绝对不是泛泛之辈,高拱的才华和功绩,其实是被后世看轻了的。朝史暮想这次,和大家聊聊高拱。
高拱的性格,是缺点,也是优点
我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朝史暮想深以为然。这句话放在高拱身上就更合适不过了。
高拱祖上世代为官,自小性格孤傲刚直,做事果敢而务实,脾气有点暴躁,且认死理,遇到不忿的人事,总是先杠了再说。
- 高拱爱认死理
高拱之后成为了裕王侍读。裕王当时的情况并不好,嘉靖对儿子也猜忌,又深信“二龙不相见”的鬼话,群臣对裕王也忽冷忽热的。再加上还有一个景王在旁边虎视眈眈。
高拱始终坚定不移地站在裕王身边。裕王要读书,他就授课;裕王被排挤,他去周旋;裕王受了委屈,他在旁宽慰;裕王没主意,他就想办法;也正是高拱的这份坚守,深深地打动了裕王,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而裕王就是后来的明穆宗朱载垕。
高拱 像
- 高拱鲁莽自负
徐阶伸出橄榄枝,把高拱引荐进入内阁。高拱并不买账。于高拱来看,以自己的才能和裕王的关系,入阁只是时间问题。而徐阶对严嵩的隐忍,对嘉靖的讨好,高拱是很不以为然的。所以在隆庆元年,高拱就借着“京察”把火烧到了徐阶这。这不得不说是高拱的败笔。徐阶自然没有好脾气,三五下就带着一众小弟把高拱干趴下了。而全程旁观的朱载垕楞是不敢说一句话。
徐阶的反击,让高拱为自己的鲁莽自负付出了代价,也让他和朱载垕明白了自己配角的定位,更证明了姜还是老的辣这一千古之理。
徐阶 像
- 高拱怼人不止
隆庆三年,高拱被起复,再次入阁。这次是顶着吏部尚书的头衔。高拱还是当年的高拱,进去就杠。内阁成员陈以勤引疾罢走,赵贞吉被弹劾致仕,李春芳认输走人,最后只剩下还在做配角的张居正和跟屁虫郭朴。
高拱用自己刚,杠走别人成为了内阁首辅,也开启了自己的时代。
- 高拱激进果敢
高拱的刚直进取,果敢而为,使得他在施政上,果敢进取,雷厉风行。
在处理和蒙古鞑靼的问题上,高拱认为恢复朝贡是最佳的解决方案,面对着一群人扣给他“卖国”帽子,高拱直接怼了回去;在对于广西少数民族的暴动问题上,高拱坚持以抚为主,以剿辅之,上来就是一大批官员重新任免和政策重新制定,速度之快,效率之高,令旁人叹为观止。
这是其性格助益的一面。
高拱 剧照
所以我们去了解高拱,可以从他的性格角度解读其人,其言,其行。尽管自负冲动的性格使得高拱的人缘很差,与同僚间也多有私怨,但这也同样帮助高拱养成了坚守原则,不轻易放弃,敢于施为,勇于承担的优良特质。而这些特质,为高拱之后成为内阁首辅主持施政,是有巨大的助力。
高拱政绩斐然,大功于朝
- 蒙古边患
朝史暮想在之前的嘉靖朝与蒙古关系的文章说过,蒙古鞑靼的俺答汗一直都希望能够重开和大明的朝贡。仅仅史书中明确记载的求贡次数,就有五次。为了朝贡,为了能和大明贸易,俺答汗是几次上书,几次派遣使者,几次对宣大用兵逼迫(以打促谈),最夸张的一次都打到了北京城下。
嘉靖很倔强,就是不同意。所以几十年间,大明与蒙古的边界一直处于紧张的兵戎状态。到了隆庆朝,蒙古那边发生了一件事情,成为解决明蒙边患问题的一个契机。
俺答汗有一个很喜欢很器重的孙子叫把汉那吉。把汉那吉说了门亲事,据说是草原第一美人。没成想俺答汗见了这个美人,见色起意,据为己有。把汉那吉一怒,就带着几个随从跑到明朝这边来,寻求“政治庇护”,这算是叛了。俺答汗后来回过味来,毕竟从小亲自带到大的孙子,就带兵跑到大明边境要人了。
俺答汗 塑像
怎么办?球踢到了高拱这边来。高拱做出了决定,接受把汉那吉的投降,并且厚待把汉那吉和他的随从。俺答汗一听说大明没怎么为难自己孙子,马上顺杆爬:新皇新气象,要不咱恢复朝贡吧。
朝廷炸开了锅。嘉靖几十年咬着牙硬是对恢复朝贡不松口,现在俺答汗领着大军驻扎在边界,这是几个意思?反对派纷纷表示这是俺答汗的计策,逼迫大明就范,有辱国体,甚至把这件事情比作当年宋朝的岁贡。
高拱又站出来了,直接怼:
天下之事,以己求人,其机在人。以人求己,其机在己。宋人不得已而求和于敌,其机在敌,故曰“讲和”。今彼求贡于我,则其机在我,直许之而已,赏之而已……事理有在,机会可惜......
主动权在我,怎能把这件事情上升到有辱国体的层面。这是个缓和明蒙尖锐关系的好机会。高拱决定了,恢复朝贡,开市贸易。高拱接着就是一顿操作:反对的官员,被贬的贬,被外调的外调;赞同封贡的官员,保护起来得到重用;亲自寻旧制,到朱棣朝那找理论依据。
蒙古骑兵
隆庆五年,俺答汗被封为顺义王,各部落首领也相继授官。恢复大明与鞑靼的朝贡,在边界开市。至此,困扰明朝边境几十年的蒙古犯边问题,得到了极大的缓解。边界进入了平稳安定的局面,史称“俺答封贡”。
高拱此举,利国利民,可谓奇功一件。这还不算,高拱忧心边境安定之后,边防军备松弛。就制定了严格的巡视制度,时常派遣官员去边境巡视军备,建立赏罚机制,保障军备不懈,可谓思虑悠远。
- 西南民乱
隆庆四年,贵州水西发生“安氏之乱”。其实就是贵州水西的彝族安氏土司发生了内讧。贵州巡抚却上报朝廷说其叛乱,要求朝廷发兵剿灭。高拱觉得事情有蹊跷,就把贵州巡抚召回北京,秘密监禁,同时派人去查。最后发现,就是这个贵州巡抚在当地压榨乡民,导致民怨极大;同时还使计挑唆了安氏内讧。
高拱给这次事件下了一个定义:土司氏族内讧,不能上升到少数民族对抗大明朝廷,对抗汉家政权的政治民族高度。
彝族风情
接下来高拱马上把事情汇报给穆宗,得到授权后处置了贵州巡抚,派人去调和矛盾,而不是单纯地派兵镇压,为大明免去了一场大的兵祸,促进了民族团结,功在千秋。
嘉靖末年,广西壮族农民运动轰轰烈烈。朝廷几次派兵围剿,都没有大的成效。高拱重新上台后,任用了殷正茂作为广西总督,前往剿匪。这个任命,当时是很有非议的。大家都承认殷正茂能征善战会用兵,但是实在是太贪了,名声很差。高拱用他,其实是有政治风险的。
高拱力排众议,支持殷正茂,并且倾斜了大量的资源给他用于平乱。高拱的意思也简单:殷正茂是贪,但是这件事只有他能平了。只要能平乱,让他贪。原话是:
吾捐百万金予正茂,纵乾没者半,然事可立办
战争场面
紧要关头,不拘末支小节,大胆启用争议人物,高拱识人之能可窥一斑。这就完了?不。高拱在用殷正茂的同时,开始“违规”任用提拔当地人才。说实话,当时你要让广西人去和江浙的士子比科举,那是开玩笑。所以高拱大胆直接任用了一批当地人为官,只要能被推荐,只要有才又忠于朝廷,高拱都照单全收。而这些人对维护当地的稳定,教化引导当地民风,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就问你高拱牛不牛?
- 政治革新
说到言官,高拱其实就是受害者。当时徐阶整高拱,言官就是徐阶的重要武器。到了高拱当权的时候,马上就开始着手整顿吏治,革新弊政。
言官弹劾,必须要有实据;进士这种高端人才要用,举人这个资源也要充分利用;建立完善的官员人事档案;地方基层官员异地化,中层干部年轻化,人才专业化;又比如国防人才选拔上,首先提倡能力,专业,其次再谈资历背景;提高边防军事主官的待遇,实行轮换和休假制度(很多边关主事将领几年回不了家);经济上完善会计制度,选拔会计人才,推广一条鞭法(张居正后来的改革很多是高拱新政的延续);还有疏通漕运,发展海运,加强依法治国等等举措。
隆庆 像
还有一点,你看高拱很多政策,主要是发展民生经济,尽量避免大的兵事。原因很简单,大明缺钱。能安抚就安抚,能和平解决就议和,能发展贸易就发展贸易,从这点来看,高拱是一个非常务实的人。
从高拱隆庆三年复起,到隆庆六年致仕,仅仅几年时间,高拱推出了一些列行之有效改革举措,并且在平定内乱,维护民族团结,保障国防安全,抵御外敌上屡有建树,如此牛人,不得不承认他“盖有不世之略,乃可建不世之勋;然必非常之人,斯可济非常之事”。
高拱的倒台另一面:司礼监是想动就能动的?
隆庆帝驾崩,高拱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隆庆虽然没有大材,但是他信任高拱,也愿意放权把事情交给高拱去做。这对君臣的组合也做出了于国有益的大事。
按理说,作为内阁首辅的高拱在旧帝驾崩,新帝年幼(万历继位时还不到10岁)之时,朝廷理应以平稳过渡为主,何以仅仅几天就被罢免了他?
万历 像
万历元年,司礼监秉笔太监是冯保。冯保原来是御马监的,虽然在太监的职业生涯中,冯保已经混得不赖了。但是司礼监才是所有太监的终极梦想,因为那里有一项特殊的权力——批红。
所谓的批红,其实就是皇帝犯懒,一些内阁的票拟就直接让太监代为批注。这是皇权的衍生权力。本来冯保在隆庆年就能坐上司礼监秉笔太监的位置,架不住高拱两次插手,硬生生地把冯保卡在御马监好几年。
万历年,冯保终于如愿以偿。而高拱看到冯保这一幅“小人得志”的样子,气不打一出来。同样,冯保看到高拱站在朝堂上一幅“高处不胜寒”的形象也是恨得牙痒痒。
高拱的脾气又上来了,仗着自己是三朝老臣,内阁首辅,仗着自己颇有政绩而新帝年幼,居然提出“还政于内阁”的概念,并且组织文官弹劾冯保。
这件事情,表面上是高拱攻击冯保,其实还是自古以来文官集团和宦官势力的斗争。再往里讲,就是文官集团和皇权的斗争。皇帝年幼,用外戚,用宦官,其实就是为了制衡文官集团,高拱一来就针对身为司礼监秉笔太监的冯保,说白了就是挑战皇权!
张居正 高拱 剧照
深得徐阶隐忍真传,且为内阁二号人物的张居正敏锐地发现了这次契机。马上和冯保联手,在两宫太后那指责高拱“专权”。
这个真没冤枉高拱,就高拱那个火爆脾气和说一是一的性格,就是想趁新帝年幼大权独揽。
史书里说冯保和张居正把高拱说的“十岁太子,如何治天下”改为“十岁孩子,如何为人主”,以此来证明高拱专政之心。其实不用改,原话就足够了。
仅仅几天,明穆宗刚走,高拱也被勒令致仕,并且是马上滚蛋,不得停留。这是连行李都不让收拾。由此可见,统治者对高拱的忌惮,也说明高拱的确有专权的能力。
这一仗,高拱输在性格上,也输在自负上,更输在政治斗争眼光上,有偶然性,更有必然性。
故宫
朝史暮想认为,相对于他的前辈,如张璁,严嵩,徐阶等人,高拱的仕途还算是顺利的。没有小人物上台的蝇营狗苟和投机取巧,也没有被常年累月的打压束缚。他就是安安稳稳地守在裕王身边,等他上台。虽然中途被徐阶逼退辞官,却也未曾被徐阶彻底清算。仅仅一两年,就重回到帝国权力中心,在明穆宗的支持下顺利掌控内阁,开始施展自己的抱负。
而事实也证明,高拱没有辜负穆宗的信任,没有辜负自己的才学,仅用几年时间就换回一个重新开始焕发生机的大明帝国,也为之后张居正的改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除了政绩斐然,高拱对明代的哲学,文学同样有巨大的影响。
当然,高拱的性格,实在是不能容人,而且骂起人来也丝毫不留余地。可没有这种性格的加持,高拱也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出这么多的成绩。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韦庆远有评:
高拱内恃皇帝的殊眷,外用本身的识见和魄力,叱咤风云于隆庆中期以后的政坛,进行了重要的整顿和改革,为其后的万历朝十年大改革奠下基础。......高拱是有明一代最有魄力、最有识见、最敢于改革旧制,而又能妥慎制定符合实际需要新规制的吏部尚书。他任职的两年半中,所谋划和推行的新法,实为明代人事制度掀开新的一页......
在那个群星璀璨的年代,高拱在历史上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而且分量还不轻,于国于民,他称得上是一个好首辅。
朝史暮想,总有些干货可以在历史中挖掘。
相关文章:
大清宣统二年老照片:穷人穷得不像样,没有一件完整衣服 12-23
宋朝时期,宋朝对外贸易的特点是什么? 12-23
康熙什么朝代 康熙是清朝皇帝,朱元璋是明朝皇帝,为何康熙要给朱元璋下跪? 12-23
宋朝南宋和南北朝时的南朝宋,谁的地盘大? 12-23
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是哪个朝代 ,最理想的社会状态,唐朝是怎么做到的? 12-23
LabVIEW中以文本文件的格式保存与读取方法 12-23
明朝5龙同朝有谁 ,中国历史上唯一一次“五龙同朝”,看完才知道原来是他们! 12-23
清朝古装女,原来长这样 12-23
僧一行是哪个朝代的 唐朝的僧一行是个奇才,他用这一“绝”招,竟测量出子午线的长度 12-23
浅析宋代宋朝的茶道美学,一起来看看吧 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