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节度使几品? 高适一生谋求仕途,晚年才得以被赏识升职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1-26 08:01:36    

高正他生活一度比较贫寒。高适一生谋求仕途,中年之前却屡屡不得,直到中晚年才快速发迹,最终官至刑部侍郎、散骑常侍。《旧唐书》中评价:“有唐以来,诗人之达者,唯适而已。”

举头望君门,屈指取公卿。……白璧皆言赐近臣,布衣不得干明主。归来洛阳无负郭,东过梁宋非吾土。 期盼经人举荐受到天子的召见和赏识,从而获得公卿官位。

时期高适的人生理想透露出他的非凡自信以及在政治上的天真。二十岁这次求仕失败后,高适回到宋城(今河南商丘)过了一段躬耕读书的生活,他一边下田耕地一边苦读诗书,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恬淡安宁。隐居的高适并没有放弃功名之心,但是他逐渐认识到社会现实,头脑变得清醒,观察社会的目光也逐渐冷峻。他放弃了所希求的由皇帝直接征聘的非常之途,转而另觅其他更切合实际的进身之阶。

过了大约八年的躬耕生活之后,开元十九年(731)秋,北游幽蓟。这说明诗人想走从戎入幕而步入仕途的道路。唐代制度规定,边帅可以自辟佐吏,所以从戎入幕也是士人仕进的一条途径。虽然这条途径也相当狭窄,但如果有机会立军功或者受到边帅的赏识、提拔和举荐,也能很快升迁,官至高位。高适的祖父曾经两度出任边帅,他打算走这条路也是受到家庭的影响。然而他在幽蓟地区的军队中待了大约两年的时间,也没有谋取到入幕的机会,“逢时事多谬,失路心弥折”。最后他只有失望地离开幽蓟南返。

虽然没有获取官职,但是这段燕赵之地的从军生涯使高适写出了不少优秀诗篇,比较受后人推崇的有《赠别王十七管记》《塞上》《蓟门行五首》等。“总戎扫大漠,一战擒单于”

就在高适写出“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千古名句后大约两年,唐玄宗天宝八载(749),四十五岁左右的高适终于艰难地登上了仕途,授汴州封丘县尉。两年后,高适如愿以偿地入陇右、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幕府为掌书记,此后他开始平步青云,不到四年就升任淮南节度使。安史之乱期间,高适随玄宗至成都,升任谏议大夫。

肃宗即位后第二年,高适讨永王后被授命参与讨安史叛军,出任彭州刺史,复又改任蜀州刺史,花甲之年又迁任剑南节度使,在唐朝,节度使是正二品,和尚书令差不多一个级别,基本相当于现在的副国级了。短短十几年间,高适从一个县尉的小官一路飞黄腾达,最终升迁为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

相关文章:

宋朝的建立者是谁?由赵匡胤建立,为什么皇位却落在了赵光义一脉手中 08-17

南宋灭亡后,那些凋零的皇族成员都是什么下场 08-17

后唐是什么朝代 ,为何只存在了短短14年? 08-16

民国梨园盛世之十三位顶尖京剧名角儿 08-16

古代生活探秘:明朝人为何酷爱饮酒?聊一聊明朝名酒文化那些事 08-15

宋朝北宋的历代皇帝列表,一起来看看吧 08-15

明朝李善长是怎么死的 ,为何在76岁高龄被朱元璋赐死? 08-14

南宋被谁灭亡的?抗蒙的中流砥柱,却亲手将南宋帝国拖向覆灭的边缘 08-14

300年弹指一挥间,关于宋朝的茶艺茶道变迁,只看这篇文章就够了 08-13

明朝谜一样的皇帝朱瞻基:玩蛐蛐,好房中术,开创大明第三盛世 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