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中枢机构是怎样的?中央官员的级别如何?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17 00:11:33    

1380年胡惟庸案后,明太祖朱元璋以此事为契机,决定废除中书省丞相制,不再设“代天子理万机”的丞相。废丞相是中国政治制度史上的一件大事,皇权专制统治进一步加强了。

丞相制废除后,管理朝廷政务的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各司其职。六部尚书与督察院都御史,合称“七卿”。七卿与通政司的通政史、大理寺(督审刑狱)的大理寺卿又称为“九卿”。九卿分别理事,互相制约,各自向皇帝负责,所有权力都集中于皇帝。综理军务的大都督府也划分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五军都督分别由皇帝指挥,不相统属,皇帝掌握了全部军权。

中枢官制经明太祖改革后,基本状况如下:

六部:吏部掌官吏铨选、考课。户部掌户籍土田、赋役实施、财政会计、漕运物价等政。礼部掌制定礼仪、贡举、祭祀、番国边夷朝贡。兵部掌武官升转、军户版籍、军令、武器制备及全国驿传。刑部掌司法行政、刑法实施、考核犯罪、颁行律令。工部掌土木工程兴造、公共工程修葺、屯田管理、手工制造、水陆道路管理。各部设尚书一人,正二品,侍郎二人,正三品。

都察院:1382年始设都察院,左、右都御史,正二品。左、右副都御史,正三品。左、右佥都御史,正四品。后又设十二道监察御史一百一十人,正七品,察纠内外官吏。1435年增为十三道。

中枢监察系统中,另设六科给事中。吏、户、礼、兵、刑、工六科,各设都给事中一人,正七品。左、右给事中各一人,从七品。给事中若干人,各科不等。都察院是朝廷监察机关,给事中则是皇帝的近侍之臣,是皇帝控制六部行政的耳目。给事中参与朝中大事的会议。

通政使司:1377年正式设置通政使司,职责是接受并汇呈内外官吏的奏章,凡民间的陈情建议、申诉冤枉、举报官吏不法等文书,也登记并汇呈给皇帝。设通政使一人,正三品,左右通政各一人,正四品。通政使也和六科都给事中一样,被允许参与朝廷大事的会议。

大理寺:1381年正式设置大理寺卿,正五品。凡刑部、督察院和五军都督府的断事官所审理的案件,都要送大理寺甄审。凡不按律例或案情有出入的判决,大理寺有权驳回改拟。大理寺与刑部、都察院被称为“三法司”,凡重大案件要经过“三法司”的会审。

翰林院:翰林院学士为正三品,1381年以后降为五品,但执掌制诰、史册、文翰之事,代皇帝草拟文告,兼充皇帝在文史方面的顾问,翰林院学士以下的侍讲、侍读、编修、检讨等官员,往往也是皇帝的参谋。翰林院学士被允许参加商议大政事、大典礼的诸臣会议。

五军都督府:大都督府改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每府有左右都督各一人,正一品。都督同知各二人,从一品。都督佥事各二人,正二品。其长官多以公侯伯爵的武臣充任,品级高于六部。五军都督府除分领在京卫所外,还分领设在全国的十三个都司。

相关文章:

明朝胡皇后和孙皇后的废立背后,其实无关朱瞻基的爱情,或是政治交易 05-05

明朝的宰相有哪些 ,他们有什么功劳? 05-05

灭明朝的人是谁?魏忠贤排第二 05-04

明朝对外关系的变化 ,影响着明朝地位的变化 05-04

明朝的孙皇后圆满的一生:启自微门,因被爱登顶皇后,因爱守住大明疆土 05-03

南宋前面是什么朝代 你知道中国古代朝代顺序是怎样的吗? 05-03

北宋的首都在哪?定都开封,无险可守导致亡国,中间为什么就不迁都? 05-02

明朝为什么经久不衰?看看它都告诉了我们,哪些官场真理? 05-02

北宋词人李之仪:出身名门的青年才俊,仕途坎坷的苏轼门人 05-01

明朝荒淫皇帝排行:朱常洛才排第三,排第一的人神共愤 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