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出身最低的大一统王朝开国皇帝,曾为地主放过牛,在皇觉寺出过家,到了二十五岁才开始参加红巾军反抗元朝,然而仅仅十三年后年仅38岁的朱元璋就成了万人之上的大明开国之君。能从一个地位卑微之人一跃而成高高在上的皇帝,必有其高明之处,今天我们就通过朱元璋的登基诏书,来看看朱元璋高明在哪里。
朱元璋的登基诏书有两份,一份是祭天版,一份是告民版。我们先来看看祭天版的登基诏书原文:
惟我中国人民之君,自宋运告终,帝命真人于沙漠,入中国为天下主,其君父子及孙百有余年。今运亦终,其天下土地人民豪杰分争。惟臣,帝赐英贤为臣之辅,遂戡定采石水寨蛮子海牙,方山陆寨陈野先,袁州欧普祥,江州陈友谅,潭州王忠信,新淦邓克明,龙泉彭时中,荆州姜珏,濠州孙德崖,庐州左君弼,安丰刘福通,赣州熊天瑞,永新周安,萍乡易华,平江王世明,沅州李胜,苏州张士诚,庆元方国珍,沂州王宣,益都老保等。偃兵息民于田里,今地幅员二万余里。诸臣下皆曰:生民无主,必欲推尊帝号。臣不敢辞,是用以今年正月四日于钟山之阳设坛备仪昭告上帝皇祗,定有天下之号曰大明,建元洪武。
诏书的意思是我们中国百姓的君主,自从宋朝国运告终,元世祖从沙漠入主中原,成为天下之主,其子孙后代享国百年,如今国运也终止了,元朝统治下的土地被豪杰争抢瓜分。只有我,天帝赐贤才辅佐我,这才平定了采石矶的蛮子海牙、方山的陈野先、袁州的欧普祥、江州的陈友谅、潭州的王忠信、新淦的邓克明、龙泉的彭时中、荆州的姜珏、濠州的孙德崖、庐州的左君弼、安丰的刘福通、赣州的熊天瑞、永新的周安、萍乡的易华、平江的王世明、沅州的李胜、苏州的张士诚、庆元的方国珍、沂州的王宣、益都的老保等人。这之后偃兵息民,如今我已拥有两万余里的土地,幅员辽阔。臣下都说:百姓无主。一定要推举我为皇帝,给我上尊号。我不敢推辞,所以于今年正月初四在钟山南面设下祭坛备下祭祀仪式,昭告上帝皇祗,定国号大明,建元洪武。
这份登基诏书阐述了朱元璋平定天下时击败了哪些对手,其中有一句“帝命真人于沙漠,入中国为天下主,其君父子及孙百有余年”十分有意思,要知道朱元璋称帝前两个月刚派徐达北伐,当时发布的《谕中原檄》中提出的纲领是“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很明显是不承认蒙古人的统治,所以要“恢复”中华。如今登基诏书却又承认元朝入主中原是天命所归,这不是自相矛盾吗?其实不然,这正是朱元璋高明的一处体现。
朱元璋承认元朝正统是利大于弊的。其一可以促进南北汉人快速融合。当时中原地区已经脱离汉族统治两百多年了,自1127年靖康之变后,中原就一直处于外族的统治;而燕云十六州自后晋石敬瑭割让给辽国后,脱离汉族统治四百多年了。金朝统治中原期间从多方面鼓励、强逼中原汉人胡化。蒙古入主中原后,将北方汉人和契丹人视作一个族群,称“北人”,将原南宋地区的人民视作一个族群,称为“南人”,实行南北分治的方法。对于北方还是延续金朝的统治风格,并糅杂了一些蒙古部落式的管理方法,对于南方是延续宋朝的统治风格,与地主士绅合作,联合治民。如此举措就让南北汉人分化严重。如果朱元璋不承认元朝是中原正统,那么肯定会凉了北方汉人的心,并加大南北汉人的分裂。只有承认元朝正统地位,才能起到笼络天下百姓的作用,让南北汉人快速融合,消除间隙。
其二只有承认元朝正统,朱元璋称帝才有合法性。元末虽然割据势力众多,但名义上都依附于韩山童建立的韩宋政权,韩山童自称是宋徽宗的九世孙,要重建大宋。韩山童死后他的儿子韩林儿继位,即我们熟知的“小明王”。朱元璋称帝前就是小明王封的“大宋吴王”。朱元璋既然以小明王为尊,依附于韩宋政权,那么就算天下是他打下来的,他也该扶持小明王登基称帝,即使小明王被他弄死了,他也该再找一个宋室后裔拥立为帝。朱元璋又不傻,当然不会白白将自己打下的江山拱手让人,哪怕是名义上的也不允许,那么只有承认元朝正统,自己才能摆脱韩宋政权的束缚,合法称帝。如此一来你韩宋政权反对元朝就是反对我,我大明不会与你同流合污。
其三元朝疆域之大,旷古烁今,与宋朝相比,元朝将东北、大理、西夏、西域、西藏等地都纳入了版图,再加上元朝统治者的老家蒙古草原,那疆域可是比汉唐时期还要大。古人打仗都讲究师出有名,如果只继承宋朝正统,那么要收复宋以外的疆域就属于侵略战争了,没有正义的借口。反之若承认元朝正统,那么明朝理所当然的就该继承元朝的所有领土,对于西藏、东北、云南、西域等地自然拥有领土主权,你不归附我,那就是地方叛乱,明朝可以理直气壮的出兵平叛。其实清帝退位诏书里也有一句话与朱元璋承认元朝正统这一做法有异曲同工之妙,即“仍合汉满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这是袁世凯特意加上去的,维护了民族统一。朱元璋早袁世凯六百年,思想绝对超前。
看完祭天版的登基诏书,我们再来看看告民版的登基诏书:
朕惟中国之君,自宋运既终。天命真人于沙漠,入中国为天下主,传及子孙百有余年,今运亦终。海内土疆豪杰分争。朕本淮右庶民,荷上天眷顾、祖宗之灵,遂乘逐鹿之秋,致英贤于左右。凡两淮、两浙、江东、江西、湖湘、汉沔、闽广、山东及西南诸部蛮夷,各处寇攘,屡命大将军与诸将校奋扬威武,已皆戡定,民安田里。今文武大臣、百司众庶,合辞劝进,尊朕为皇帝,以主黔黎。勉徇舆情,于吴二年正月四日告祭天地于钟山之阳,即皇帝位于南郊,定有天下之号曰大明,以吴二年为洪武元年。是日恭诣太庙,追尊四代考、妣为皇帝、皇后。立太社、太稷于京师。布告天下,咸使闻知。
这份告民版的登基诏书与祭天版的意思差不多,依旧是承认元朝正统,只添加了一句“朕本淮右庶民”,可别小看这一句,作用非常大。因为这是给百姓看的诏书,朱元璋特意加上这句话自有他的高明之处。
历朝历代的开国皇帝登基称帝后都要美化自己的身世,比如同是布衣出身的汉太祖刘邦称自己是母亲和神龙交合后诞下的,自己是神龙之子,想以此来试图掩盖自己卑微的出身。即使真是贵族出身的开国皇帝也会认个厉害的祖宗,比如陇西贵族出身的唐高祖李渊为了政治需要,称帝后认了老子李耳为祖宗,后来唐高宗于乾封元年(666年)追封李耳为太上玄元皇帝,唐玄宗于天宝二年(743年)追封李耳为大圣祖玄元皇帝,天宝八年(749年)又册封李耳为圣祖大道玄元皇帝,天宝十三年(754年)给李耳上尊号为大圣祖高上大广道金阙玄元天皇大帝。
反观朱元璋,能够在给百姓的诏书中坦坦荡荡地承认自己卑微的出身,十分接地气。这样百姓就会觉得这个新王朝的皇帝不是不食人间烟火高高在上的神,而是和他们一样实实在在的人,是从土疙瘩里拱出来的泥腿子皇帝,顿感亲切无比。出身低下却能取得天下,那是何等光宗耀祖的事,百姓只会对朱元璋更加敬佩和畏惧。
朱元璋作为再造华夏的帝王,从乞丐到皇帝,身上的过人之处还有很多,不能仅仅关注他大杀功臣的污点,更何况他杀的大部分还是犯了罪的功臣。朱元璋时常把“朕本农夫,深知民间疾苦”、“朕本农夫,深知稼墙艰难”两句话挂在嘴边,也正是他这段痛苦窘迫的经历才让他成为一个勤政爱民的好皇帝,封建时期的百姓能在他的治下何其幸运。
相关文章:
唐朝当之无愧的第一战神,为大唐续命150年,却大器晚成 01-11
吃不完的玉米怎么保存 ,这样储存,冬天再吃和新鲜的一样,不干还特甜 01-11
杜甫诗中的安史之乱——看唐朝在危难之际三次借兵回纥 01-11
自古巾帼不让须眉,透过唐朝的女官制度品古代女性文化 01-11
双歧杆菌怎么保存 ?夏季将来临,家中药品该如何保存? 01-11
大宋丞相一览图:开国宰相范质,亡国宰相陆秀夫! 01-11
乾隆只是败家子?细数乾隆对清朝的贡献 01-11
宋朝真像我们看到的那么繁华吗?贫富差距大,才是宋朝的真实面貌 01-11
宋朝时期的辽国和金国,是现在的哪里?快来看看吧 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