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科举的“八股取士”是什么意思?考试作弊的话会被处死

816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3-03 10:18:02    

都说“八股八股害死人”,就有人来问明月了,到底什么是八股文?有什么可怕的吗?

八股文实际上只是一种文体,而与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有着密切的关系。

后来又承袭下来,格式越来越严谨,而文章内容更是空泛。清朝末年,光绪三十一年(1905)废除科举制,并对中国产生了400多年的影响。

每一节共分破题、承题、起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个部分。

  • 破题意:
  • 开篇用两句点破题意。
  • 接题:
  • 用三、四句或五句接题的意义来说明接题。
  • 起说:
  • 以数句或十数句为开头,只写问题大意,宜虚不宜实。
  • 开头:
  • 二、三句话,为其开头后一句话。

八股文除体例要求严格死板外,从命题范围来看,就是四书五经的命题范围。受试者也必须按照四书五经的内容代圣贤言,不得发表自己的意见。这就是说,八股文从形式到内容都严格到了“死板”的地步,谁也不能施展,因而有很大的局限性,弊病十分明显。

如果在考试中作弊的话,结果将是非常糟糕的

对于考官来说,自宋代起,各朝的统治者在组织考官时,都会要求考官提供体貌特征,进入考场时要验证身份,这也是最早的准考证的原型。

所以为防止考生向考官行贿,通过笔迹或暗号传递作弊信息,古代人还发明了“糊名”和“抄写”两种防作弊方法,这种防作弊方法已经相当现代化,如糊名就类似于今天的封条。

明代法制很严,对考试作弊的处罚很重。在三次科举考试中,作弊的考生和作弊的人都会受到同样的处罚。一般每三年考一次,即要在边疆呆九年,若侥幸未死,回来也会被除掉士卒身份,终身不想再考。从根本上阻止了通过阅读获得成功的机会。

清代在处理考试作弊现象时,比较有人情味。对情节较轻的罚款数额较大,情节较重的要戴重枷三个月,并被打一百下,送去监狱服刑。顺治皇帝在位时,就发生了科举以来最大的作弊案“丁酉科场案”,涉及作弊的考生、考官全部被处死,家属全部流放边疆。

所以古代律法中就有考试作弊入刑的规定,目的是为了让想走捷径的考生放弃这种不正当的思想。

相关文章:

明朝军事机构设置及其武官配置 01-01

宋朝多少人?人口7千万,户数2千多万,每户3人多,为什么全是小家 01-01

草莓的保存方法,放一年都不坏,每天都可以吃到草莓了,酸甜爽口 01-01

瓷器清朝 ,新颖别致,异彩纷呈 01-01

明朝谋反的王爷宁王,10年精心准备,王阳明平叛只用30天 01-01

宋朝多少人口?宋朝人口破亿,清朝人口从几千万增至四亿,都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01-01

python保存数据到文件的几种方法 01-01

二十四史中,唯独记载唐朝的史书有两部,它们是怎么来的? 01-01

明朝后妃 ,你们知道几个呢? 01-01

诗经是哪个朝代的 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