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捕是哪个朝代 《四大名捕》的传奇是真实存在的吗?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1-07 08:30:24    


我们都知道,电影《四大名捕》里的铁手、冷血、无情、追命四大名捕,他们武功过人、智谋超常,个个都是狠角色,现实中捕快真的这么传奇吗?今天咱们就来探究历史上真实存在的捕快是什么样的。

捕快称呼的由来

大概原始社会末期出现了最早的法律、最早的犯罪案件,那个时候就有专门的人来抓捕罪犯、搜集证据,可以说这就是最早的捕快了,只不过那时候还没有“捕快”这个称呼。

“捕快”=“捕”+“快”,出现年代在明朝,“捕”:捕役,就是有权利去抓人的人。“快”:快手,就是能够很快地把人绑起来的人。

以前是分成捕役和快手这两种人。在明朝的法律里面有记载,“捕役,捕拿盗匪之官役也”,“快手,动手擒贼之官役也”,一个是捕拿盗贼,一个是动手擒贼,性质非常接近,所以后来就合称为捕快。别称:“应捕”,专指能去抓人的人。

捕快这个职位隶属于衙役,古时候地方政府的组成,除了最大的县官之外,偶尔有来打杂的,再就是六房书吏和三班衙役。

捕快地位为什么这么低?

理由一:办案极限操作,动不动挨打,一个案件发生之后,上面的头儿就要求捕快去破案,还规定时限。

这个时限叫做“比限”,一般五天是一比,重大的命案三天为一比,限你三天、五天之内必须要破案,没破就要挨打!一根签要打五下屁股,专门打左边的屁股,打完你出去还得继续查案,三五天之后再把你叫回来,要是还没破案,打右边的屁股。这样循环往复,直到案子破了为止。

理由二:以恶治恶,只有小混混应征,在一般人看来,捕快总是跟社会里面那些坏人坏事的人打交道,一般人不愿意去干这个差事,做不良之事者,只能是不良之刃,所以经常都是一些小混混去应征做捕快,总体来说素质不是很高。

理由三:捕快工资低到自己吃饭都不够,一般衙门的捕快,每年的薪酬也就十两银子,一两银子大概相当于一个人一个月的伙食费。清朝的捕快更惨,大多数人每年拿到的银两是3-6两,在当时也就能抵一户三口之家一个月的伙食费。这个收入,连自己吃饭都不够,更不要说养一家老小。

捕快居然是政府编制外的义务劳动,捕快虽然隶属于衙役,但是编制并不是政府工作人员,也不是官方雇佣的一个职位,而是地方官府向当地老百姓摊派的一种义务工作。意思就是说,我们这个村儿我们这个县要维护治安,大致需要多少多少捕快,没人来应征的时候,我们就摊派到附近几个乡村里面。

所谓“捕役”,“捕”它是一种“役”,“役”的意思就是要老百姓无偿地做。政府相应地会给一些伙食补贴,不过这个钱的数量是按照一天只吃一顿饭来算的。

捕快生财之道:非法收入

他们经常通过传票收取不义之财,收手续费,一般小的案子,有人犯案之后,原告先去衙门告状,官老爷审状,然后开票让捕快去传唤被告。捕快利用这个权利可以在原告和被告两头收钱。

勒索被告套路,捕快到被告家里也不直接抓人,而是要跑路钱、饭钱、鞋钱路。勒索原告套路,对原告说说我帮你去抓疑犯,你得给我点钱。

各个地方有各自不成文的规定,有点像手续费,可以大概猜测,当时一般的民事案件,如果涉及到上百两银子的话,捕快拿到的钱至少有20两左右,这种是小纠纷;如果是比较严重的人命案件,这种大案子常常要给捕快上百两银子,费用非常高。

帮助官员收贿受贿,捕快之所以能长久地、明目张胆地两头勒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很多官员收贿受贿是通过捕快来进行的。县官是不能跟报案和犯案的当事人联系的,去传话的、传唤犯人都是捕快,大家犯了事想要找县官大人行贿,一般两种渠道。

去找能够联系上县官的中间人,这种人叫做通官节,即通向长官的使节,自然是通过他们向县官行贿。如果是土财主犯了事,他们地位也很低,不认识什么通官节,那就只能把钱交给捕快。

捕快通常都非常凶狠,由于能赚不少黑钱,就有越来越多的地痞、无赖加入捕快的队伍,甚至有些地方的衙役,本身就是当地的犯罪团伙头目,让黑白两道的人闻风丧胆。

花式栽赃嫁祸,他们会把快要饿死的乞丐故意扔到有钱人家的门口,等到乞丐真的死了,他们就会上门去找那家有钱人,愣是给人家安上“残杀乞丐”的罪名,富户没办法,只好花钱消灾。

这样一来,捕快这个行当在人们心中的形象开始恶性循环,基本上成了“恶棍”的代名词。这个原本是为了维护治安而设立的职位,最后却催生了一帮明目张胆滥用职权、威胁老百姓安微的人,实在是令人感慨。



相关文章:

蒲松龄是什么朝代 为何一个清代秀才能写出如此文学巨著《聊斋志异》? 01-08

隋朝的开国之君是谁?作为隋朝开国皇帝,杨坚为何不称“太祖”而是“文帝” 01-08

宋朝的特点:中国历史上一个具有独特魅力的朝代 01-08

白毫银针怎么存放才可以转化快?白毫银针可以放进冰箱冷藏吗? 01-08

明朝皇帝字辈 ,朱元璋为后世子孙取了二十个字辈,到现在用完了吗? 01-08

新会陈皮能暴晒吗?陈皮如何晾晒和存放才合适? 01-08

「茶叶百科」在茶叶兴起的唐朝,人们是如何饮茶的? 01-08

宋朝美学,越高级,越简单!快来看看吧 01-08

更精确的了解冬虫夏草的储存方法 01-08

明朝工部尚书,亲自上阵修筑皇宫,清正不搞小动作 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