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文章
1
大清康熙年制青花真品 ,瓷器精美,件件堪称艺术珍品
2
收藏系列(瓷器篇)之十一——明朝瓷器(天启)
3
清朝元宝 ,户部光绪元宝二十文,价格是多少
4
清朝入关后第一位皇帝:顺治帝的皇后驾崩后,为何不与顺治帝合葬?
5
隋朝隋末一代奸雄王世充,他的一生到底是怎样的?
6
隋朝之前的朝代:中国历史朝代顺序,你知道不?
7
清朝辅政大臣索尼简介,索尼是怎么死的?
8
明朝帝师——复杂权力结构下的高危职业,15位帝师下场都不好
9
明朝木匠皇帝是谁?被贬低的大明皇帝——明熹宗朱由校
10
明朝皇帝国号不是“明”,清朝的国号也不是清,正式国号前要加个字
历史百科
-
北宋史书有什么?论宋代史学成就及特色
08-20引言宋代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一个时期,对于史学的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在这个时期,史学不仅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而且也出现了一些具有时代特色的亮点和成就。本文将从总体发展、特色与亮点以及对后世的影响三个方面来探讨宋代史学的成就及其特点。总体发展情况宋代是中国史学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个时期,史学有了长足
-
他是隋唐隋朝时期的书法家,两个原因使他活到了81岁
08-20虞世南是唐初四大书法家之一,如果严格定义的话,他本不是唐代人,而是南北朝至隋唐时期人,因为隋朝灭亡后,他自然就被李世民朝廷任命为官,不过官位都不大,且所从事的工作基本上都是文案方面的,虞世南是当时比较著名的书法家、诗人、文学家和政治家,他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并称唐初楷书四大家。虞世南自幼习书,他的
-
南宋的最后一个皇帝是谁?他是南宋的末代皇帝,跳海殉国时仅七岁,最后却成为一代高僧
08-201279年,元朝与南宋展开决战,见南宋军队陷入重围大势已去,左丞相陆秀夫含泪将玉玺系在腰间,背起小皇帝就投了海。得知君主已逝,拼命杀出重围的张世杰及十多万军民泪流满面,紧跟着跃入海中,慷慨悲壮。这位小皇帝就是南宋的末代皇帝赵昺,在跳海殉国时仅仅七岁。赵昺是宋度宗赵禥的小儿子,上面有好几个哥哥,原本跟
-
“唐朝宋朝八大家”是怎么来的?除了散文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点
08-20提起“唐宋八大家”,我们都知道是唐朝韩愈、柳宗元和北宋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这八位著名散文家的合称。他们在我国散文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们的作品代表了唐宋散文的最高成就,有很多经典的篇章,被人们学习、传诵,成为脍炙人口、家喻户晓的名篇。那么“唐宋八大家”是谁选出来的呢?为什么是这八
-
北宋的疆域图:世人忽略的北宋疆域,北宋极盛时期领土大于秦朝,接近隋朝
08-20现代史学界普遍把秦、汉、晋、隋、唐、宋、元、明、清称之为大一统九大王朝。其中宋(指北宋)最有争议。大家普遍认为宋朝领土过小,不能算大一统王朝。可是这就太片面了。历史上北宋自建国开国,疆域一直是在增加的,鼎盛时期收复了河西走廊,疆域面积超过秦、汉初、唐后期。另外北宋经济、文化、科技所取得巨大成就也远
-
宋朝的瓷器有什么特点?宋代陶瓷器型的独特魅力
08-205.唐代梅瓶:梅瓶,又称经瓶,是中国古代陶瓷的一种传统瓶式。这种瓶型最早出现在唐代,并在宋代时期开始广泛流行,衍生出了许多新的品种。梅瓶的名称源于其独特的形状和细长的颈部,使其看起来纤细而优雅,就像春天的梅花枝干。梅瓶的小口与修长的瓶颈恰如梅花树枝的瘦骨,故得名“梅瓶”。梅瓶有多种不同的形态和大小,
-
北宋横山在哪?中原王朝防范游牧民族侵袭的防御线底线
08-20北宋时期,宋朝与西夏争夺最激烈的地方,就是横山地区。但在今天的中国地图上,我们找不到一个叫横山的山脉。目前它的遗存,只有横山县和横山山峰。那么当时的横山,又是今天的那里呢?宋朝又为何要在这里与西夏殊死相搏,寸步不让呢?古代横山的范围宋代的横山,主要位于今陕西榆林市西北边缘,包括今天的白于山、横山和榆
-
要说吃,北宋樊楼首当其冲,一起来看看吧
08-19樊楼是北宋时期东京的七十二酒楼之首。其实,最开始时应该是叫矾楼,不知怎么谣传,就成了老板姓樊的樊楼。樊楼始建于什么时候,已经不太清楚,但宋朝的开国皇帝在上元节巡行时就曾经过这里看杂戏。在夜生活发达的北宋,酒店、脚店之类的店很多,参考《清明上河图》就能略窥一二。而这其中就属樊楼最负盛名,算是当时中国最
-
隋朝以前的朝代有什么?隋朝前的三百年间出了何事?居然让历史和世人都要选择性的遗忘
08-19在晋朝之前,并没有任何一个少数民族政权能成功入主中原,在我们史书中的正统朝代,全部是汉人政权。但就在五胡乱华之后,曾经被汉人看不起的胡人政权一个个入主中原,并渐渐被记入我们的历史,夏、商、周、秦、汉、魏、晋是正统,隋、唐、宋、明是正统,但就偏偏中间这300年的大融合时期让无数史官难以下笔!五胡乱华指
-
隋朝画家展子虔及其《游春图》,一起来看看吧
08-19《游春图》的艺术文化背景山水画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尚处于萌芽阶段,虽然已有宗炳、王微等专门的山水画家,但就整体而言,山水仍多作为人物画的配景出现,而且“群峰之势,若钿饰犀栉,或水不容泛,或人大于山”(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论画山水树石》),带有明显的稚拙痕迹,这从现今流传的一些南北朝时期的石刻画及《洛神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