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车钩是一个非常古老但是一直沿用至今的黑科技。下面的这个车钩叫“詹氏车钩”,它于1873年设计,一直沿用至今,虽然目前所见到的詹氏车钩与最原始的詹氏车钩有所区别,但都是从1873年这款车钩改进而来。

列车连接过程

于1873年发明的詹氏车钩
为了方便转弯和编组,列车被一节又一节地串联在了一起。而我们的大秦运煤列车拥有超过100节以上的车厢,总重量超过万吨。所以,稳定并且质量可靠的车钩就显得至关重要。在詹氏车钩全面普及之前,人们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至少还用过以下三种车钩。

超过百节车厢的大秦运煤列车
挪威人发明的挪威车钩

挪威人发明的挪威车钩
美国人发明的链条销钉车钩

美国人发明的链条销钉车钩
英国人发明的缓冲链式车钩

英国人发明的缓冲链式车钩
细心的朋友会发现,以上三款都有一个共同的缺点,那就是必须由人工参与,手动完成连接,这在无形之中极大地增加了安全隐患。除此之外,这些车钩在性能表现上也会差强人意。比如缓冲链式的车钩,它虽然制作非常简单,但是由于链条无法绷紧,列车在低速行进中,车厢之间的缓冲饼会来回的撞击,使得车辆晃动极为厉害,大大降低了乘客的乘坐舒适度!再比如链条销钉式的车钩,虽然它的结构非常简单,铸造也比较容易,价格也相对便宜,但是由于链条始终是松弛的状态,瞬间的冲击力甚至会导致车钩断裂。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导致列车脱轨事故的发生,直到1873年詹氏车钩被发明出来,车钩事故造成人员受伤的几率才得以大大的降低。我们来看一下它的详细构造,以下面图片中的这只詹氏车钩为例。它主要由下面几个关键的零部件组成。

车钩连接过程的慢动作
钩舌被固定在钩头上。当列车连接时,两只车钩的钩舌互相挤推,到达一定位置后,锁销自由落下。落下的锁销将钩舌固定住。两只车钩也就紧紧地锁在了一起。当需要解开时,只需要将锁销拉起,车钩即可以完成脱钩。整个连接过程基本实现了自动化。结构很简单,车钩也非常稳定!

那么这个姓詹的詹氏车钩是詹天佑发明的吗?事实上它是由美国的退役军官艾力詹尼发明。这项发明被美国认为是19世纪铁路上的最重要的一个发明。虽然历经一百多年,但仅仅是做了很小的改动,我们今天的普快列车上至今还是用的这种詹氏车钩。事实上这个詹氏车钩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被误传为詹天佑发明。而詹天佑本人为了避开误会,则在后来编著《新编华英工学字汇》,将詹氏车钩故意写成郑氏车钩。
相关文章:
八百年前,明朝的衣食住行方面是如何炫富的? 04-20
明朝相当皇帝身边的大内侍卫?只会功夫不行,还得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04-20
宋朝的gdp占世界80%?英国经济专家:一个以讹传讹的历史谣言 04-20
明朝上的十大灾难(七)甲申之变 04-20
唐朝疆域划分 :西到黑海,南抵印度洋,北至北冰洋 04-20
他是明朝三大才子之一,明朝第一位内阁首辅,最后竟被埋雪堆里冻死 04-19
明朝皇帝子嗣,6位子嗣繁多,为何其中10位都没有后代? 04-19
由“皇帝赏赐”到“自我创新”,从服饰变化看明朝宦官官服 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