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文化与文明认知,远不够深入,文化与文明的区别如此重要,还是要从通识来梳理:
文化:中文是规整修饰(文)而能流传以至于移风易俗教化人民(化);英文culture,创造、耕种之意,引申为人类进步的成果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
文明:中文是文化达到一定程度而脱离野蛮状态;英文civilization,是城市城邦的生活方式,当然也指文化到一定程度而呈现的状态。
这样说来,先有文化后有文明,文化是基础,文明是展现。文化是实践性的,文明是评价性的。
但是仅仅这样,还有两个问题没厘清:
1.物质性和精神性问题
我们会说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但不会说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可见无法把精神性的东西从文化中剥离。
2.属人性和非属人性的问题,
既然精神性的东西无法从文化中剥离,所以文化更具有属人性。可是,比如一个数学公示,我们把它当做文化知识,却不能说这个公式具有属人性,最多只能说这个数学公式是某某人首先提出来的或论证出来的。其他的像数学公式一样的“文化”还有很多,它们最大的特征就是可以在全人类间共同运用,比如常识、科学、逻辑、艺术创作方法、公认的伦理规则、辩证反思的道理。
那么,就有必要进一步分析“文化”这个范畴,它应当包括可以脱离创造者而通用的部分(且称之为“文化形式”,如常识、科学技术、逻辑、艺术创作方法、因人类共同性而公认的伦理规则、辩证反思的道理)和紧密联系于创造者的部分(且称之为“文化形态”,如经验,习俗,语言,观念,制度,宗教等)。当然不否认,有些文化形态也能学习交流,只是交流出去的也就成为了文化形式(如语言技术,制度技术,经验方法等),而并不改变所向学习的文化形态的属人性。如,学习其他民族的语言,学的人掌握了这门语言,但是只是成为一门语言技术,并没能把学习者改变为该语言群体内的一份子,因为语言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具有原生性,学习者并没有从原生意义上改变生活方式的归属。

相关文章:
明朝相当皇帝身边的大内侍卫?只会功夫不行,还得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04-20
宋朝的gdp占世界80%?英国经济专家:一个以讹传讹的历史谣言 04-20
明朝上的十大灾难(七)甲申之变 04-20
唐朝疆域划分 :西到黑海,南抵印度洋,北至北冰洋 04-20
他是明朝三大才子之一,明朝第一位内阁首辅,最后竟被埋雪堆里冻死 04-19
明朝皇帝子嗣,6位子嗣繁多,为何其中10位都没有后代? 04-19
由“皇帝赏赐”到“自我创新”,从服饰变化看明朝宦官官服 04-19
看看大明朝聊聊司礼监,是什么机构,和东厂、西厂、锦衣卫啥关系 04-19
唐朝和尚诗人 ?唐代著名的十五位诗僧,每人一首代表诗 04-19
代国是什么朝代 ,代国在什么地方,国都是哪里? 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