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国之君唐昭宗三次决策失败,彻底葬送了唐王朝最后一线生机

925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3-12-18 16:35:18    

每个古代王朝的亡国之君都想不到帝国会亡在自己手中,甚至还会梦想重现祖先荣光。可惜现实是残酷的,往往会事与愿违,唐昭宗就是其中典型一个。

唐昭宗是唐王朝倒数第二个皇帝,在位十七年的后十年都在藩镇和宦官挟制之下,之后的唐哀帝不过是朱温立的傀儡,所以说唐昭宗是唐王朝的亡国之君并不为过。

唐昭宗在位的前七年是有权力的,也是有机会维持甚至改善局面的,但三次重大决策失败,使天下人知道皇帝不过是个纸老虎,无论实力强弱都开始有了打皇帝主意的勇气,于是,唐王朝无可挽回的进入灭亡倒计时。

【唐昭宗接手的烂摊子】

唐昭宗继位时局面非常险恶。

朝中掌权宦官杨复恭是唐昭宗的拥立者,又控制了朝廷唯一一支直属军队神策军,虽然没有像当年田令孜一样被皇帝称为“阿父”,但也是权倾朝野。而且杨复恭开创性的把一大批干儿子外放到地方掌握兵权,实力比之前任何一个掌权宦官都要强大。唐昭宗刚刚继位时,双方还处在蜜月期,唐昭宗把宦官地位提升到与其他大臣相同,“宦官始服剑佩侍祠”,允许宦官穿戴正式朝服参加国家大典,这也是前所未有之事;

国内仍然战火纷飞,黄巢农民起义虽然被镇压,但继续高举大齐帝国旗帜的秦宗权也是中原一霸,被称为“蔡贼”,势力已经扩张到了淮南等地,与朱温在中原地区打的如火如荼。当然,朱温也被牵制在了汴州,这个未来的唐王朝终结者暂时只能力求自保;

唐王朝另一个终结者李克用实力最强,其未来争霸天下的代北集团正在野蛮生长中。李克用一边在山西老家深耕,一边向东扩张到河北,找自己老仇人朱温算账的意图非常明显,暂时还没表现出对长安的兴趣。李克用的对头除了朱温之外,还有一直镇守唐王朝北方防线的吐谷浑内附势力和幽州的藩镇势力,双方已经缠斗了十余年,只是在李克用南下与黄巢作战时暂停了一段时间;

长安周边的几处藩镇都是平定朱玫之乱期间兴起的新兴势力,包括华州刺史、镇国军节度使韩建,邠宁节度使王行瑜,凤翔节度使李茂贞。这三个因为离长安最近,有近水楼台之便,也是后来欺负唐昭宗最狠的三个。

总之,唐王朝真正能够控制的地区已经少得可怜,地方官当中,保持对长安表面上的尊重,并象征性的提供一些钱粮的就已经是难得的忠臣了。

(该图应为黄巢起义前势力分布图,唐昭宗时期已有变化)


以上情况,唐昭宗这个年仅二十二岁的年轻帝王并没有充分的认识,甚至还怀着重新统一天下复兴大唐的梦想,并因此被当时的文官阶层认为是远超先帝的优秀帝王,毕竟之前的唐懿宗和僖宗实在不着调了。

而知道历史走向的我们只能以一种怜悯的眼光看着唐昭宗,看他做的每一件错事,看他为了复兴大唐而亲手葬送了唐王朝的最后一线生机。

在我看来,大唐尚有最后一线生机,那就是放弃关中退守蜀中以观天下之变。

如果唐昭宗知道自己将来是亡国之君的下场,付出再大代价也要先拿下蜀中,然后把唐王朝政治中心转移到蜀中。蜀中易守难攻,且相对富庶,用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积蓄力量,即使没有机会收复中原,再偏安几十年应该不成问题。


(成都平原)


【唐昭宗的前几年】

唐昭宗在位初期还是非常“励精图治”的,积极主动的做了很多事情,虽然是做多错多。

唐僖宗文德元年(888)年三月,唐僖宗病亡,杨复恭拥立唐昭宗继位;

唐昭宗文德元年(888)年六月,唐昭宗任命宰相韦昭度为西川节度使收复蜀中;

唐昭宗文德元年(888)年十二月,大齐皇帝秦宗权被擒,“蔡贼”平定,朱温获得自由开始四处扩张;

唐昭宗大顺元年(890)年五月,唐昭宗在朱温等人蛊惑下,任命宰相张濬率神策军及各路藩镇五万步骑讨伐李克用;

唐昭宗大顺元年(890年)十月,李克用部将李存孝大败张濬,神策军几乎全军覆灭;

唐昭宗大顺二年(891年)三月,唐昭宗下诏韦昭度退兵,数月后王建攻克成都;

唐昭宗大顺二年(891)年九月,唐昭宗赐宦官杨复恭以大将军致仕,杨复恭不从,逃到山南西道自己干儿子杨守亮处起兵反叛;

唐昭宗景福元年(892)年十一月,杨复恭被藩镇军围攻战败,逃往山西投奔李克用途中被擒杀。

唐昭宗在位前期就办了这三件大事,一是收复蜀中,二是征讨李克用,三是打击宦官杨复恭势力,结果三件大事全部失败,蜀中没能拿下,又彻底与李克用决裂,杨复恭虽然被杀,但周边藩镇得以趁机介入。

(唐昭宗李晔)


【收复蜀中功亏一篑】

唐僖宗后期,掌权宦官田令孜知道自己犯了众怒,长安是呆不下去了,就给自己安了一个剑南西川监军的头衔,然后一溜烟跑到成都,和自己族兄弟西川节度使陈敬瑄报团取暖。陈敬瑄的位置是田令孜早先给安置的,也是田令孜给自己留的最后退路。

但蜀中这块宝地当年李隆基时就是唐朝皇帝的避难所,如何能让给田令孜?而且江南、淮南等唐王朝传统赋税来源地区已经被割据势力占据,能给唐昭宗提供养人、养兵钱粮的地区只剩下蜀中、关中等少数几处。关中屡遭战乱早已残破不堪,要是再没了蜀中,唐昭宗别说重新树立权威统一天下,连吃饭都会成问题。

于是,唐昭宗继位数月后,就任命宰相韦昭度出征蜀中,这是唐昭宗继位以来做的最重要一项决策,也是一项非常正确的决策。

蜀中一向是唐朝皇帝的自留地,与其他藩镇几乎没有利益冲突,而且田令孜已经千夫所指,没有人会为田令孜说话,征讨蜀中天时、地利、人和俱在。

可惜的是,韦昭度征战蜀中三年,围困成都数月,眼看胜利在望,唐昭宗却于大顺二年(891年)三月下诏退兵,韦昭度回了长安。原本配合韦昭度作战的蜀中地方官王建坚持不退兵,并在三个多月后攻陷成都,后来王建在蜀中建立了五代十国之一的前蜀。

浪费了三年时间和无数资源物资,最后仍然没给大唐和自己留下一条退路,唐昭宗继位以来的第一项重大战略决策以失败告终。

(成都)

【贪小利强出头】

《资治通鉴》记载,从蜀中退兵是因为“馈运不继”,也就是军饷以及粮草物资供应不上来了。似乎是事出有因,但根据唐昭宗所作所为就能知道,当时唐昭宗的视线已经转移到了李克用身上,在朱温等藩镇蛊惑下,唐昭宗在蜀中战事处在僵持状态时“力排众议”派宰相张濬率军征讨李克用,并大败而归。

唐昭宗征讨李克用是想捡个便宜,在此之前,李克用在吐谷浑人和幽州藩镇军夹攻下战败,大将被俘,吃了不小的亏,暂时处在下风。

朝中支持唐昭宗讨伐李克用的是宰相张濬和孔纬二人。

张濬是个只会空谈的幸进小人,之前仕途不畅,但以纵横家闻名。张濬靠杨复恭推荐才入朝为官,后来杨复恭失势张濬又投靠了田令孜,现在杨复恭重新得势,自然看张濬不顺眼。张濬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准备在李克用身上得到战功,并想借讨伐李克用来打击杨复恭。杨复恭与李克用父子两代渊源很深,是天然的政治盟友。

史书上记载了张濬给唐昭宗的谋划,让唐昭宗要强兵,“兵强而天下服”。这话说的没错,但只是空中楼阁,唐王朝当时的实力自保都成问题,想要建立一支能够横扫天下的强兵不是短短几年能够做到的,更不应该拿刚刚有些规模的神策军去试探李克用的成色,李克用可不是田令孜、陈敬瑄那样的软柿子。

另一个宰相孔纬也是个糊涂人,孔子后人,忠诚足够,但治国能力只能说是一般水平之下。当时孔纬“领诸道盐铁转运使”一职,是唐王朝的财政大管家,并没有领兵作战的经历。孔纬竟然向唐昭宗拍胸脯,说李克用必将一战而败,而且说用兵的军费“一二年间未至匮乏”,这才坚定了唐昭宗出兵的决心。本来预测胜负的话就不应该由孔纬说出来,当年李世民、李靖这样的军事天才都没说过打仗必定能胜利的话,而且其本职工作国家财政也是不清不楚,如果唐王朝财政如此宽裕,怎么能有后来因供应不足而从蜀中退兵之事?

糊涂的大臣,加上糊涂的皇帝,都被朱温当枪使了,结果就是把本有机会争取的李克用推到了对立面,并损失了唐王朝最后一支军事力量。


【激化了与宦官势力的矛盾】

把希望寄托在战败李克用后能够号令天下,这是唐昭宗犯下的第一个严重错误。这个错误的后果就是无力继续攻略蜀中,从蜀中退兵又是错上加错。之后,唐昭宗犯了第三个错误,采取强硬手段解决宦官杨复恭问题,激化了矛盾,同时又暴露了唐王朝虚弱的本质。

唐朝皇帝与宦官已经搏斗了上百年,原则和各种案例都够编一部教科书了,但唐昭宗仍然把该犯的错误全部犯了一遍。

杨复恭确实该杀,把持朝政,任用私人,任何一个皇帝都不能允许如此人物存在,但唐昭宗没想到除掉杨复恭付出的代价是唐王朝和自己无法承受的。

唐昭宗早就想对杨复恭下手,之前就拉拢杨复恭的义子以分其权势,有一定效果。杨复恭已经年过五十,如果持续用这种软刀子割肉的方式,杨复恭无非是当年仇士良之流的下场,退休之后皇帝随便用个手段就能处置掉,如果手段高明的话,皇帝可以毫无损耗的接手全部势力。

(新疆唐墓出土宦官俑)


但唐昭宗没有沉住气,在没有做好万全准备的情况下对杨复恭下手,大顺二年(891)年九月,唐昭宗外放杨复恭为凤翔监军,杨复恭称病拒绝,唐昭宗就势下诏命杨复恭以大将军致仕。杨复恭自然不想放弃自己的权势,私下开始和自己诸多干儿子联络。

唐昭宗再次举措失误,派人捉拿杨复恭,却被杨复恭反抗后举家逃走,投奔了干儿子山南西道节度使杨守亮。狮子搏兔亦要用全力,唐昭宗让杨复恭从容逃走,就把皇帝处置家奴的皇家内部事务变成了山南西道这块肥肉归属的问题了。

唐昭宗在讨伐李克用时损失了自己的最后一支机动力量,已经无力出兵山南消灭杨复恭。而之前王建从田令孜手里夺取了成都,开了一个非常恶劣的头,一大批人盯着山南西道这块肥肉,要替皇帝排忧解难,争相出兵征讨。这些人向唐昭宗索要的报酬就是山南西道节度使位置,其中代表人物是时任凤翔节度使的李茂贞。

山南西道也是唐朝皇帝能够控制的少数地区之一,唐昭宗再糊涂也不敢轻易答应,但李茂贞等人已经知道唐昭宗的纸老虎本质,无诏自行出兵山南,杨复恭战败后逃奔山西李克用途中被擒杀。

于是,杨复恭的问题确实是得到了解决,但山南西道归了李茂贞,李茂贞势力大增,“时茂贞有山南梁、洋、兴、凤、岐、陇、秦、泾、原等十五余郡,甲兵雄盛,凌弱王室,颇有问鼎之志”。

连续三次大错,后果就是唐昭宗彻底被困在长安城中,手中无兵,政令不出长安。到这时,唐王朝的灭亡已经无可挽回,最后的一线生机被唐昭宗亲手葬送。

这时的唐昭宗如果能够认清现实、接受命运的安排,效仿战国时期的周天子,可能还会维持天下共主的身份一段时间,唐王朝也能延寿若干年。可惜唐昭宗仍然不甘心,继续不断的做错事儿,让局势更加恶化,自己也成为唐王朝皇帝中最屈辱的一个,独占了唐王朝“天子九逃”中后四次。


相关文章:

大清宣统二年老照片:穷人穷得不像样,没有一件完整衣服 12-23

宋朝时期,宋朝对外贸易的特点是什么? 12-23

康熙什么朝代 康熙是清朝皇帝,朱元璋是明朝皇帝,为何康熙要给朱元璋下跪? 12-23

宋朝南宋和南北朝时的南朝宋,谁的地盘大? 12-23

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是哪个朝代 ,最理想的社会状态,唐朝是怎么做到的? 12-23

LabVIEW中以文本文件的格式保存与读取方法 12-23

明朝5龙同朝有谁 ,中国历史上唯一一次“五龙同朝”,看完才知道原来是他们! 12-23

清朝古装女,原来长这样 12-23

僧一行是哪个朝代的 唐朝的僧一行是个奇才,他用这一“绝”招,竟测量出子午线的长度 12-23

浅析宋代宋朝的茶道美学,一起来看看吧 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