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区分宋代北宋五大名瓷?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7-17 13:46:20    

中国英文名称为China,而china一词,英文原意为瓷器,可见中国瓷器对世界影响之深,导致了古代西方在偏见地图上,将中国标注为“瓷国”。自宋代开始,我国对外出口货物,最多的就是丝绸、茶叶和瓷器,巨大的差价为国家赚取了大量外汇。

而这三样产品,瓷器销量远不及丝绸和茶叶,那为何西方会以瓷器来命名中国呢?主要原因在于,丝绸比较好模仿,茶叶可以移植,唯有瓷器工艺,最为复杂,很难被模仿,成为了中国代名词。

瓷器的历史很早,但是在宋代以前,都不是以器皿为主,主要是一些观赏玩物,比如著名的唐三彩之类的,但是到了宋代,随着工艺的进一步提升,以及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瓷器开始多样化。在宋代,随着瓷器制艺的发展,有着享誉世界的五大名瓷,至今虽然留存不多,但是每一件藏品都是价值连城。

中国瓷器

宋代制瓷手工业是在唐和五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为宋代商品经济和社会贸易极为繁荣,瓷窑遍布全国各地,目前在全国19个省170多个县市发现宋代瓷窑窑址1000多处,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当时的五大名窑。

宋代五大名窑之说,始见于明代皇室收藏目录《宣德鼎彝谱》:"内库所藏汝、官、哥、钧、定名窑器皿。宋最有名之有五,所谓柴、汝、官、哥、定是也。更有钧窑,亦甚可贵。"由于柴窑至今未发现窑址,又无实物,因此通常将钧窑列入,与汝、官、哥、定并称为宋代五大名窑。

那五大名窑有何历史呢?五大名窑出产瓷器又有何特点呢?

汝窑

汝窑

1、汝窑

中国瓷器中,汝窑算得上是,五大名窑之首,在中国陶瓷史上素有"汝窑为魁"之称。汝窑,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因窑址位于宋时河南汝州境内而得名,今河南省宝丰县大营镇清凉寺村和汝州市张公巷均发现汝窑烧造。

汝瓷造型古朴大方,以名贵玛瑙为釉,色泽独特,有"玛瑙为釉古相传"的赞誉。随光变幻,观其釉色,犹如"雨过天晴云破处""千峰碧波翠色来"之美妙,土质细润,坯体如侗体其釉厚而声如磬,明亮而不刺目。

汝窑瓷器胎以玛瑙为釉,均为灰白色,深浅有别,都与燃烧后的香灰相似,故俗称"香灰胎"这是鉴定汝窑瓷器的要点之一。汝窑瓷釉基本色调是一种淡淡的天青色,俗称"鸭蛋壳青色",釉层不厚,随造型的转折变化,呈现浓淡深浅的层次变化。釉面开裂纹片,多为错落有致的极细纹片,俗称为"蝉翼纹"。

另外,汝窑造型也是五大名窑中最为丰富的,有盘、碗、瓶、洗、尊、盏托、水仙盆等。

钧窑璀璨

钧窑彩釉

2、钧窑

汝窑虽然是第一名窑,但若是论及珍贵程度,这个由柴窑发展而来的钧窑可是要列于汝窑之上。

“纵有家产万贯,不如钧瓷一件”,钧窑瓷器历来被人们称之为"国之瑰宝",在宋代五大名窑中以"釉具五色,艳丽绝伦"而独树一帜。钧窑,即钧台窑,是在柴窑和鲁山花瓷的风格基础上综合而成的一种独特风格,受道家思想深刻影响,在宋徽宗时期达到高峰,其工艺技术发挥到极致。

古人称钧窑瓷器,"夕阳紫翠忽成岚",釉质乳光晶莹,肥厚玉润,类翠似玉赛玛瑙,有巧夺天工之美。北宋钧窑做到窑变可控,蚯蚓走泥纹是其特征之一。用气泡串起一条条呈立体状的蚯蚓奔爬,蛙卵纹。

均州窑特点比较突出,所谓“入窑一色,出窑万彩”是也,主要就展现在这个色彩艳丽多变之上。

乾隆氏曰“晕如雨后霁霞红,出火还加微炙工。世上朱砂非所拟,西方宝石致难同”。红若胭脂者为最,青若葱翠色、紫若墨色者次之。色纯而底有一二数目字号者佳,其杂色者无足取,均之釉无论深浅浓淡皆混然一律,元瓷之釉浓处有时或起条纹,浅处有时仍见水浪。

定窑花纹

定窑枕头

定窑白瓷

3、定窑

定窑不仅仅是五大名窑,更是与钧窑、磁州窑、耀州窑、龙泉窑和景德镇窑齐名的宋代六大窑系之一,因产于定州(今河北保定)一带而得名。定窑从邢窑发展而来,原为民窑,北宋中后期开始烧造宫廷用瓷。创烧于唐,极盛于北宋及金,终于元,以产白瓷著称,兼烧黑釉、酱釉和绿釉瓷,文献分别称其为"黑定"、"紫定"和"绿定"。

定窑产品以白瓷为主,也烧制酱、红、黑等其他名贵品种,如黑釉(黑定)、紫釉(紫定)、绿釉(绿定)、红釉(红定)等,都是在白瓷胎上,罩上一层高温色釉。

主要攻于白瓷,"定州花瓷瓯,颜色天下白"。也有其它色釉的瓷器,比如苏东坡曾写道:“定州花瓷琢红玉”。

至于特点嘛,首先是花纹精致。另外定窑主要是有毛口和泪痕等特征,毛口是复烧口部不上釉,泪痕多见于盘碗外部,因釉的薄厚不匀,有的下垂形如泪迹。定窑的胎质薄而轻,胎色白色微黄,较坚致,不太透明,釉呈米色,施釉极薄,可以见胎。釉色洁白晶莹,很多积釉形状好似泪痕,被称为"蜡泪痕",隐现着黄绿颜色。在器物外壁薄釉的地方能看出胎上的旋坯痕,俗称"竹丝刷纹"。

北宋早期定窑产品口沿有釉,到了晚期器物口沿多不施釉,称为"芒口",芒口处常常镶金、银、铜质边圈以掩饰芒口缺陷,此为定窑一大特色。

哥窑

哥窑金丝银线

4、哥窑

浙江龙泉青瓷,天下闻名。最著名的莫过于“哥窑”和“弟窑”,尤以哥窑为甚,相传宋代在龙泉兄弟二人各主窑事,弟者称弟窑,哥者为哥窑。弟窑纯粹不暇,如美玉而温润;而哥窑瓷器土脉细紫,质颇薄,色青浓淡不一,有紫铁足,多断纹隐裂如鱼子。弟窑虽精致但比较普遍常见,大凡官窑都可以烧出,而哥窑却因为有特点而得以名重一时。

哥窑瓷器特点就是为黑胎开片,紫口铁足,但其釉色多为炒米黄,亦有灰青;纹线为黑黄相间,俗称"金丝铁线",哥窑釉质纯粹浓厚,不甚莹澈,釉内多有气泡,如珠隐现,故通称"聚沫攒珠"。釉色宝光内蕴,润泽如酥。纹片多种多样,以纹道而称之有鳝鱼纹、黑蓝纹、浅黄纹、鱼子纹;以纹形而称之有纲形纹、梅花纹、细碎纹、大小格纹、冰裂纹等,总名为百极碎。哥窑器物传世的以各式瓶、炉、洗、盘、碗、罐为常见。

最为集中的特点有四:

其一、哥窑釉属无光釉,犹如"酥油"般的光泽,色调丰富多彩,有米黄、粉青、奶白诸色。

其二、"金丝铁线"的纹样,哥窑釉面有网状开片,或重叠犹如冰裂纹,或成细密小开片。

其三、"攒珠聚球"般的釉中气泡,哥窑器通常釉层很厚,最厚处甚至与胎的厚度相等,釉内含有气泡,如珠隐现,犹如"聚沫攒珠"般的美韵,这是辨别真假哥窑器的一个传统的方法。

其四、"紫口铁足"的风致,哥窑器坯体大都是紫黑色或棕黄色,器皿口部口边缘釉薄处由于隐纹露出胎色而呈黄褐色,同时在底足未挂釉处呈现铁黑色。

官窑

官窑

5、官窑

官窑,是南宋宋高宗时期一些窑口专为宫廷烧制的瓷器,供御捡退,在当时俗称"官窑"。官窑讲究对称,一丝不苟,与后来的哥窑有着很多的类似特点,比如"紫口铁足"和“金丝铁线”。

但是官窑也有其独到之处,釉面沉重幽亮,釉厚如堆脂,温润如玉,釉面多层反复细刮,釉光下沉而不刺眼,纹理布局规则有致,造型庄重大方,另外"肉腐留骨""(露胎处象死人骨头,俗称"骨董")。

官窑瓷分为御窑瓷、官窑瓷,所谓御窑瓷,是指专供皇家使用的瓷器,在器型、纹饰上均有严格的礼仪规定,等级森严,均与《车服制》严格对应,错用或擅用均为重罪。官窑瓷,主要是庞大的官僚群体使用,型制要求相对较低,多限于花鸟虫鱼神话等"礼制"之外的题材,有时皇家会作为"趣味"把玩器采购,但多为官员、富商使用。

官窑是在宋大观及政和年间于汴梁所造,青瓷釉色晶莹剔透,有开裂或呈冰片状,粉青紫口铁定是其特色。宋代官窑传世珍品很少,与很多其它窑做工类似,比如汝窑和龙泉窑。

相关文章:

唐朝当之无愧的第一战神,为大唐续命150年,却大器晚成 01-11

吃不完的玉米怎么保存 ,这样储存,冬天再吃和新鲜的一样,不干还特甜 01-11

杜甫诗中的安史之乱——看唐朝在危难之际三次借兵回纥 01-11

自古巾帼不让须眉,透过唐朝的女官制度品古代女性文化 01-11

双歧杆菌怎么保存 ?夏季将来临,家中药品该如何保存? 01-11

大宋丞相一览图:开国宰相范质,亡国宰相陆秀夫! 01-11

乾隆只是败家子?细数乾隆对清朝的贡献 01-11

宋朝真像我们看到的那么繁华吗?贫富差距大,才是宋朝的真实面貌 01-11

宋朝时期的辽国和金国,是现在的哪里?快来看看吧 01-11

明朝开国称帝:浅谈朱元璋的登基诏书,了解朱元璋的高明之处 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