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废除宰相之后,明朝内阁的首辅的权力究竟能有多大?

335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3-15 15:14:11    

明朝的官职大多沿袭汉唐,也有一些损益。从明太祖洪武十三年起,正式废除了丞相官,将其权力分归六部。最初皇帝身边设有殿阁大学士来作为顾问,明太祖自操威柄,大学士鲜有参与政治事,皇权集立法权和行政权于一体。不过,从明成祖晚期开始,大学士逐渐以辅助的名义参与决策,并出现了首辅的名称。嘉靖到万历时期,皇帝长期神隐西内,不到宫中上朝,作为皇权的代理人,首辅的权力逐渐达到顶峰。出现了严嵩、徐阶、高拱和张居正等位高权重的首辅,《石匮书》里常常将他们称为“相”,可见在明朝人看来,首辅基本是名义上的宰相,但它的权力实际上要比宰相小很多。那么内阁首辅的权力究竟有多大呢?

内阁首辅的权力是如何出现的?

《明史·职官志》记载:明太祖洪武十三年,杀丞相胡惟庸,遂罢中书省。先是设有春夏秋冬四辅官,寻亦罢。十五年,模仿宋朝制度,设华盖殿、文渊阁等五大学士来辅助太子。二十八年,朱元璋又对群臣说:

“以后嗣君,其毋得议置丞相。臣下有奏立设者,论以极刑。”

自是之后,皇帝自操威柄,纠劾则责之都察院,章奏则达之通政司,平反则参之大理寺,大学士名为顾问,鲜干政事。当时,吏、户、兵三部的权力最重。

成祖时,召胡广、杨荣等入直文渊阁,参预机务。然而杨荣等皆有本官,入内阁充当顾问只是兼职而已。宣宗即位后,杨士奇以太子经师恩,内柄无大小,悉以咨之,大学士开始变得贵重起来。凡上下之诏书、文册,必经其手,又有票拟之权,常侍天子殿阁之下,避宰相之名,遂称“内阁”。

景帝时,王文始以左都御史进吏部尚书,入内阁,自后阁臣益重。世宗中叶,夏原吉、严嵩迭用事;隆庆、万历年间,徐阶、高拱、张居正身居首辅,遂赫然为真宰相,压制六卿,这是内阁权力的巅峰时期。内阁已经成了一个议政机构,能够参与重大决策。

因此,朱元璋虽然废除了宰相,但明成祖以内阁的名义又恢复了相权。内阁就是一个相权机构,内阁的首辅已经类似于首相了。

内阁首辅的权力有多重?

内阁里的阁员一般有好几名,而然大事一般都由首辅来主持,次揆以下的不敢与之争雄。在宣德、正统的时候,内阁里的决策全是三杨做出的,当时的阁员陈循等皆无权干预,只是执行而已。嘉靖时,夏言作为内阁首辅,严嵩为次辅,二人的地位犹如天上地下。每次严嵩置办酒席,想邀请夏言,都得不到答复。一天,夏言答应前去赴宴,结果直到晚上才来,喝了三口汤便离去,丝毫没把次辅放在眼里。

等待严嵩当首辅之后,次辅徐阶也是唯唯诺诺,百般讨好他。张居正当首辅的时,次辅吕调阳就像一个跟班一样,没有权力参与议事,都是张居正制定决策后,由他去执行。甚至张居正居丧归葬江陵时,朝中每有大事,吕调阳都得派人前去江陵汇报,得到张居正的指示后才着手处理。

由此可见,明朝的内阁是执行相权的机构,而内阁的首辅就是首相,它的权力远远高于其他阁员。但是,明朝的首辅的权力跟宋元的宰相没法对比,因为在首辅之上还有一个司礼监。首辅并非一人之上、万人之下,皇帝与司礼监还在他的上面。

司礼监与宦官干政

明太祖设十二监、四司、八局,不许宦官干预政事。自丞相废后,中官聂庆童往河州敕谕马,宦官始奉使行事。永乐年间,郑和下西洋,又留守南京,这是宦官将兵的开端。宣宗时设有内书堂,命大学士授小内使书,太祖不许宦官读书的制因此被破坏。自后,正统的王振,正德的刘谨,天启的魏忠贤迭出,流毒日甚,使宦官成为与内阁分庭抗礼的另一个权力机构。

正如内阁大学士最初只是一个顾问机构一样,司礼监最初也只是皇帝的宫廷管家,总管着内廷的宦官事务。明英宗时期,票拟尚在内阁,每次奏疏呈上后,英宗偶尔会批答,有时候则由宦官代笔。从中叶正德年间开始,宦官刘瑾居然可以不呈报皇上就直接批答奏疏。有时他还将百官所上的奏疏带回家中,与妹婿孙聪等一起议论,然后再批复。这样,宦官就通过批红的方式,凌驾于内阁之上。内阁通过票拟,将方案呈交宫廷,宦官再进行答复,批准或否决——司礼监成为了内阁的上司。

到了明朝末年,魏忠贤当政后,宦官的权力已经超过了内阁。因此,许誉卿上疏弹劾魏忠贤时就说,内阁本是权力重地,掌握着票拟之权。但如今皇帝不亲自批红,而是委托给了宦官,这样会贬低大臣的地位。如果说宦官是皇帝的家奴的话,那么内阁不过是家奴的家奴罢了。

宦官通过代笔皇帝批红,凌驾于首辅

明朝的相权被宦官与内阁分割了

历史上,宦官之祸最甚的是唐朝,而东汉与明朝次之。明朝自废除丞相之后,相权其实并没有消失,而是由内阁与宦官所分享。内阁掌票拟,宦官掌批红,将相权一分为二。明朝的内阁首辅的权力远不及先朝的宰相,它仅仅分有了相权的一部分,而且还是执行的那一部分。当皇帝年勤政时,首辅的权力就随之而加强,成为皇帝身边最得力的助手;当皇帝殆政时,首辅及整个内阁都将成为宦官的下属机构,仰其鼻息。首辅与宦官,二者互相制约,同归为王权的附庸。然而,相权既然存在,就不得不相争矣。

明末时,东林党与阉党之争愈烈,魏忠贤因天启而灭东林党,崇祯帝初定逆案,逐阉党,中外颂圣,既而镇守、出征、督饷等事无不委之于宦官,而明遂亡矣。后南明之阮大铖再起翻案,而明之党争自亡犹不绝,此其废丞相,分相权于内阁及宦官之制度所病也。

相关文章:

大清宣统二年老照片:穷人穷得不像样,没有一件完整衣服 12-23

宋朝时期,宋朝对外贸易的特点是什么? 12-23

康熙什么朝代 康熙是清朝皇帝,朱元璋是明朝皇帝,为何康熙要给朱元璋下跪? 12-23

宋朝南宋和南北朝时的南朝宋,谁的地盘大? 12-23

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是哪个朝代 ,最理想的社会状态,唐朝是怎么做到的? 12-23

LabVIEW中以文本文件的格式保存与读取方法 12-23

明朝5龙同朝有谁 ,中国历史上唯一一次“五龙同朝”,看完才知道原来是他们! 12-23

清朝古装女,原来长这样 12-23

僧一行是哪个朝代的 唐朝的僧一行是个奇才,他用这一“绝”招,竟测量出子午线的长度 12-23

浅析宋代宋朝的茶道美学,一起来看看吧 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