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1566》这部电视剧很多人都看过,其中有一个桥段十分经典,即户部主事海瑞上了一道《治安疏》,嘉靖帝下旨着内阁、三法司审理海瑞。
海瑞在受审的过程中,说了一段话:“我海瑞不过是一个举人出身,本意无心功名,但既食君禄便有臣职。”
海瑞此言容易让人产生误解,会认为“举人”的身份很低。如果是在清代,举人身份是万难在京城任职的,就是外放知县也是祖上几代积了德。不过在明代,举人的地一点也不低。
明代进士授职情况
明初时期,进士绝对是稀缺品种,洪武四年时规定,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第一名授员外郎,第二名、第三名授主事;二甲赐进士出身,俱授主事;三甲赐同进士出身,俱授知县。
洪武初年很多制度尚不完善,到了洪武十八年规定一甲三名分授翰林院修撰、编修;二甲、三甲依照名次发六部、都察院任主事等职。同时又规定,三甲排名最后的十位进士定为“观政进士”,即实习、试政的意思,期限为半年。
明中期以后,进士授官制度逐步定型,基本上实行的是:鼎甲三人即日除翰林官,以示优异;二甲俱主事,而以取选之末名充知州;三甲内除评事、博士、中书、行人,外除推官、知县。
不难看出,明代进士选官基本不存在候补期,吏部在殿试之后就会举行大选,短时间内便可实授。其中三甲进士最低的任职标准也是知县,且据文献记载,三甲进士出任知县的情况也不普遍,大多数都在京师、南京任职。
也就是说,明代进士受“内重外轻”的官场思维影响,都不愿意到地方去任职。当时,进士出身者宁可在京为七品,也不愿出任四品知府,这是一种畸形且十分普遍的状况。
如此一来就形成了一种局面,即在京任职者多为进士出身,而在外任职者多为举、贡出身。
明代举人授职情况
举人地位较进士为低,据《明史》卷七《选举二》的记载:“举人不第而选者,或授小京官,或授府佐及州、县正官,或授教职。”
《明史》中所说的还是明中期以后的情况,实际上明初时举人的地位很高,初次授职的起点也高。比如洪武三年太祖下令开科取士,这一科乡试过后,各省举人根本没有参加会试,而是统一到京城听选。
这与当时的政治背景不无关系,大明建国之初百废待兴,全国各地官员奇缺,故而几乎所有的举人都得到了知府、知州、知县等级别较高的岗位。
明中期以后,尤其是正统朝以后,举人授官的情况发生了一些改变,这是因为国家经过几十年的治理,官员人数总体趋于稳定,外省官员的主力虽然仍是举人群体,但在初次授职时起点略有降低。
《明神宗实录》中有云:“今天下最亲民者无如州县正官,其次无如州县佐贰。在正官十人之中,甲科居二,乡科、岁贡居八。”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万历时期全国的知州、知县中甲科(进士出身者)只占了20%,其他的清一色是举人、贡生。不仅如此,在地方中高级官员中,也大多是举贡出身。
明代重视举人,却也非不设门槛。举人入仕按例也要经过一次严格的考试,考试成绩分为三等,即上卷、中卷、下卷。位列上卷者授同知(知府佐贰,秩从四品)、知州,中卷取知县,下卷取通判。
这样的标准如果与清代比起来显然要优越很多,而且举人出身者只要向吏部提出入仕申请,就可参加考试,而通过考试即可实授官职。
御史查了一下,明代共开科89次,取中进士24878人;清代共开科114次,取中进士26849人。总体而言,进士乃至举人的数量都大致相当。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明代的进士、举人入仕难度如此之低的呢?
原因不外乎两个,一是明代的文官数量远超清代。据不完全统计,明代文官数量少的时候二万多人,多的时候五六万人,平均水平不低于三万人。清代的数字则为一万五千人左右,仅为明代的一半。
在进士、举人数量大致相当而官缺相差悬殊的情况下,明代的进士、举人选官自然会更容易一些。
二是清代几乎有一半的官缺专为旗人所设。本来官缺就少,旗人享有特权占据了国家的资源,那么留给汉人的空间就不多。
可问题是,清代的进士、举人有80%出自汉人群体,这么多的进士、举人去竞争不到一万的岗位,自然就需要很长的候补周期。事实上,进士已经很卷了,别说是举人。所以清代举人入仕的总数不到十分之一,这也证明举人入仕的难度之高。
海瑞说自己“不过是举人出身”,这话是要看场合而定的。因为当时海瑞在内阁受审,在座的都是内阁、六部、都察院等高官,在他们面前,区区的举人确实拿不出手。
但京城的中下级官员中,还有很多是举人出身的,海瑞作为其中的一员,不见得就低人一等,当个户部主事还是绰绰有余的。
相关文章:
唐朝到元朝最美的58幅花鸟画,大开眼界,美到心醉!收藏啦 12-24
几乎得罪了半个明朝的冯保,是怎样完成的自我救赎? 12-24
龚自珍是哪个朝代的 用一首“马屁诗”成名人,短短28个字,夸人夸到了心尖上 12-24
唐朝4个时期 ,一段一句代表作,诗与英雄俱留名 12-24
了解各种葡萄酒的保存温度和最佳饮用温度是否相同? 12-24
唐朝最阴险的奸臣:陷害忠良,差点搞垮朝廷,郭子仪都怕他 12-24
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青花瓷器特点,本文带你初窥一二 12-24
中国文化艺术的一朵奇葩——明清时期戏曲,在明清的兴衰起落 12-24
看历史如何读懂复杂的唐朝官制 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