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档案」民国独行侠—魏德林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9-01 01:02:06    

魏德林(1780~1873),莱阳城西魏家沟人。六合螳螂老三,故人称“魏三”。魏德林先天五指相连,状似鸭掌

,因此人送外号“鸭子巴掌魏三”。魏德林少年时即赴河北沧州学习六合拳,十艺,拳脚出神入化,兵械样样精通;尤其轻功殊为精绝,飞檐走壁,如履平地。

传说魏德林擅快走(传能日行八百),有“飞毛腿”之称。

自沧州回乡途中,连闯七十二处“功夫屋子”,未遇敌手。

魏德林回到莱阳后,串村访友,见一人在村头练拳,觉得其动作很不舒张美观,便说了几句不中听的话,村人听后并未生气,而是请魏林上前一过手,竟发现其拳法变化无常,近身短打,攻势凌厉,难以招架。

魏德林既惊异又尴尬,一问才知村人练的拳称为螳螂拳,传自当地著名螳螂拳师赵珠。魏德林一心想学螳螂拳,但文听说赵珠不轻易收徒传艺,便趁赵珠教拳时,经常趴在门后面偷看他和弟子演练拳艺,一招一式牢记于心。因此,江湖上传说魏三的螳螂拳是“门缝拳”。

民国《莱阳县志》载,魏德林为了结识赵珠,拜其为师,一天夜里突然闯入赵珠屋内偷袭,结果被赵珠一挥手打倒在床下,

魏德林赶紧向赵珠跪拜赔礼,以弟子自称。自此,二人相识,经交流,相互钦慕。

赵珠便延请魏德林向自己的弟子教授六合拳,为期一年。魏德林欣然答应,一年之后,魏德林授拳、学拳皆获成功。

魏德林学得螳螂拳艺之后,开始游历东北三省,劫富济贫,成为有名的“独行侠”,常年被官府通缉。“魏三”为人怪癖,少言寡语,不让人近身,晚上则和衣而睡,警惕性颇高,因此多年行走江湖,从未被擒获。

魏德林在沈阳认识一位更夫叫李维琪,山东黄县(今龙口)北马镇人,二人相处日久,友情渐浓,便将拳艺传授给李维琪。60岁以后,魏德林豪情渐衰,厌倦奔波。一年冬天,魏德林从东北返乡途中来到黄县北马镇看望回乡传授拳法的李维祺,对李说他已金盆洗手,只欲悄然安度晚年。李建议其隐居招远以,授徒颐养天年,魏德林欣然同意。于是李维祺引门下两徒弟林世春、林佩道拜魏老师为师。

此后魏德林便一直寄居在招远川里林家村林世春处。徒弟林世春、林佩道待之如父,生活无忧。此后十余载,魏德林老当益壮,不懈奔波于黄县、招远、栖霞各地传授拳艺。他以自己早年学的沧州“六合拳”为根基,汲取“螳螂拳”的精华,创编出六合螳螂拳”法。因为魏德林是“鸭巴子掌”,状似光板,因此六合螳螂拳又被称为“光板螳螂”。

六合螳螂拳主要在黄县(今龙口市)、招远一带流传。后来林世春传艺于丁子成、王吉臣、赵书同等人。

黄县的丁子成传艺于单香陵,单香陵传艺于张道锦,形成黄县(今龙口市)一派。赵书同传艺于赵春合,赵春合传于张玉坤,形成招远一派。至今黄县和招远分别传承至今,涌现出了许多六合螳螂拳名家。

1873年,六合螳螂拳宗师魏德林无疾而终,享年93岁,灵柩由林世春等众弟子护送回莱阳故土安葬。


相关文章:

蒙古灭南宋的关键一战是什么?襄阳之战,一起来看看吧 09-02

民国广为流传的“4大美男”,是哪些人? 09-02

中国历史常识:宋朝的四大书法家 09-01

「人物档案」民国独行侠—魏德林 09-01

宋朝服饰特色元素:穿越时空的华美与创意 08-31

明朝伙食 ,百姓一般吃什么?一天有三餐吗? 08-31

明朝两大贪官奸臣,一个流芳百世,另一个遗臭万年 08-30

北宋第一良名将——曹彬 08-30

宋朝最幸福的公主,送走6个皇帝,跨越南北两宋,活到了86岁... 08-29

南宋是如何灭亡的?让北宋徽宗告诉你 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