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拥有900年历史的“北宋汝窑天青釉葵花洗”在香港苏富比拍卖场经34口叫价,以天价2.0786亿港元成交,刷新了宋瓷世界拍卖纪录。
如此受到富豪们喜爱,可大多数藏家连南宋瓷器和北宋瓷器都分不清楚,今天就教你如何区别两宋的瓷器。
一、看圈足
北宋早期到晚期瓷器的圈足越来越矮,而从北宋的晚期到南宋,圈足基本上接近于实心平底。 北宋早期到中期这个阶段,基本上都是高圈足。
二、看刻工
如果刻工比较精细,则更靠近南宋,如果刻工比较粗糙,靠北宋就多一点儿。
图上所刻画的这个花纹比较简单,线条比较粗,只是寥寥几笔就结束战斗了。
一般情况下这种瓷器都是北宋或者北宋早期的。北宋早期一直到北宋中晚期的瓷器都是这种比较简单的花纹。
三、看胎体
南宋瓷器胎体较细腻,但胎质相对而言还是有点粗糙,特别是相比较北宋而言,有些瓷器还是糙一点儿。
如果胎质较薄,并且上手感觉较轻,这类瓷器很有可能是南宋时期,而上手分量比较足,瓷壁又比较厚,这类瓷器就更可能是北宋时期的。
四、看口沿
瓷器碗口部有厚厚的一圈,被称为撑口。口沿如果带有撑口且过大,北宋的可能性就比较大。撑口儿没有,而且变成自口,或者完全是外撇的感觉,很可能就是南宋的。
五、看工艺
北宋时期制瓷有一种工艺叫做“仰烧”,简单说就是口朝天,底朝地。而南宋时期是采用覆烧法,一开始就把口扣过来,口朝地,底朝天,跟北宋时期正好相反。
覆烧法,大概在南宋的早期开始就已经开始出现,但要说开始大规模生产,大概要到南宋早期到中期之间才开始。
北宋时期的仰烧法和南宋时期的覆烧法,在装烧工艺上也有明显差别。使用的装烧工艺的窑具不一样,所反映的工艺特征也不一样。
北宋时期“仰烧”工艺。
北宋时期的“仰烧”工艺。
南宋时期的“覆烧”工艺
南宋时期的“覆烧”工艺
上面两张图片是南宋时期的“覆烧”工艺和它的窑具。
第一张图片可以看到它是像台阶一样层层向上过渡,圈儿由小变大。第二张图则是把碗儿碟子扣在上面,做成 T 台状。
另外可以看到小圈一直在向上变大,这样套起来烧。最下面则放一个最小的东西, 然后一层层开始向上变大。
也就是说,大号碟子下面套一个中号碟子,中号碟子下面放小号碟子,把口沿卡在台阶上的凹槽上面,然后再进行烧造。
宋代的这种覆烧法产量不大而且并不科学,完全只是考验修坯师傅的水平,水平稍微次一些,就卡不上去,或者稍微大一点儿,亦或者小一点儿。
瓷器在烧造时的收缩率在15%左右。所以成品率并不特别高,像这种覆烧法,仅仅在南宋和后面一些时期使用过,但后期使用主要是针对于烧其他物件,以及少部分特殊器物才会使用,后来便再没有大规模使用这种方法。
六、看芒口
芒口就是口沿有没有釉。
为什么口沿不上釉, 因为它是扣着烧,没办法上釉。上釉的话就粘在窑具上面取不下来了,所以不上釉。
不上釉之后怎么办?一般那时比较有钱的人家会在烧完之后,买回去包点银口,更有钱就包金口,如果是没有钱的平民百姓,那就直接买回去用吧。
所以很多墓葬里面出土的一部分是包银口的,一部分不包银口。有钱人就包,没钱人就不包了,简单粗暴。
七、与其他朝代的区分
北宋时期的器物底部一般没有支钉,而唐代到五代的器物底部都用支钉,比如景德镇窑口北宋时期器物底部就没有支钉,而是用垫饼,也就是用做匣钵的土,做成一个圆饼垫在这个壶底或碗底下。
相关文章:
南宋时期重要的理学家有谁?宋朝文化是中国文化历史中的丰盛时期,一起来看看吧 12-29
万历皇帝地宫出土的明朝的十大文物,最后一件令人顿足惋惜 12-29
明朝的官服简览,原来这才是“衣冠禽兽” 12-29
明朝的瓷器是怎样的?你们知道吗 12-29
宋朝著名的画家有哪些?一起来看看吧 12-29
唐朝妇女的发饰有何特点?反映出唐朝怎样的审美观念? 12-29
北宋激烈党争造成的沉重后果,一起来看看吧 12-29
难怪高俅能祸国殃民:宋朝北宋的“太尉”究竟是怎样的官位? 12-29
唐朝,著名的“甘露寺黄金大案” 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