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朝宋朝清朝谁更丢人?中国历史上最丢人的朝代,却为中华民族作出了一个重大贡献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7-20 12:01:29    

在许多人的印象中,闭关锁国招致落后挨打、备受异族侵略欺凌的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腐朽、最丢人的朝代。但我们也应当注意到,清朝统治者在其全盛时期——康乾盛世,为中华民族作出了一个重大历史贡献。

康熙、雍正、乾隆是清代三个著名的皇帝,统治中国的时间共达130多年。在这期间,清朝统治阶级在继承、总结前代统治经验的基础上,奋发图强,励精图治,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这是清朝的全盛时期,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史上屈指可数的黄金时代之,人称“康乾盛世”。

康乾盛世最重要的一个特征,就是实现了“大一统”。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大一统”思想三千年来浸润着我国人民的思想感情,成为我国民族间的凝聚力。

这种力量的源泉不是狭隘的民族观念,而是一种内容丰富,包括有政治、经济、文化各种要素在内的“实体”。而文化的要素有时更占有重要地位。

“华夏文明”照耀在天地间,使人们具有自豪感和自信心,因而是无比的精神力量。它要求人们统一于华夏,统一于“中国”。

自秦以来的两千多年中,我国既有统一也有分裂,甚至有时分裂时期达数百年之久。但分裂时期,统一思想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分裂时期的诸国不过是国中有国罢了。任何一族的当权者,都以一统为己任。因此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大一统思想是我国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然而,在清代以前,不管是明、宋、唐、汉各朝代,都没有清朝那样统一。我们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是在康雍乾时期最终完成的,祖国的神圣版图是在康雍乾时期得到确立的。

从历史上看,中国历代王朝都苦于对北部边疆的治理。汉患匈奴,唐忧突厥,宋虑契丹,几乎无代无之。明代蒙古更成为明王朝的“边患”。

清王朝统一蒙古,是除元朝以外,唯一成功地把北方游牧民族置于中央政府管辖之下的王朝。

早在清军入关前,皇太极就统一漠南蒙古,使喀尔喀与清朝建立臣属关系,并与漠西厄鲁特和硕特部的固始汗建立了联系。

入关之后,清廷在蒙古地区继续推行盟旗制度和联姻政策,加强了清朝对北部边疆的封建统治。

平定三藩之后,康熙把注意力转移到北方。他放弃了前朝以长城设防的方针,用心于加强对蒙古地区的管理。

为此,他沿袭了盟旗制度,采取了联姻、封爵、轮班等措施,以加强与蒙古贵族的关系,使他们拥戴清朝中央政府。

他尊重蒙古族信仰的喇嘛教,通过上层神职人员活佛喇嘛,以控制广大牧民。

康熙三十年(1691年),他率八旗劲旅,前往多伦诺尔与喀尔喀蒙古诸王举行会盟,妥善地解决了喀尔喀蒙古各部的长期纷争,改革了喀尔喀蒙古的行政制度,促进了喀尔喀重新统一。

对准噶尔部破坏国家统一的活动,康熙帝多次亲征,用后历经雍正、乾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努力,终于结束了北部边疆长期分裂割据战乱不已的局面。

清政府成功地解决了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民族关系中的大难题,使北部边疆的面貌根本改观,历代维修的万里长城失去了军事屏障的作用。

在东北边陲,康熙组织了两次收复祖国领土的雅克萨之战,签订了《中俄尼布楚条约》,划定了中俄东段的边界,制止了沙俄对我国黑龙江流域的侵扰,使这一地区的和平得以维持一百多年。

清政府派将军分驻奉天、吉林、黑龙江三省,管理军政与民政,实行军府制之下的旗、民分治。

盛京将军外,设副都统专治八旗旗人之事。盛京附近各地还设有府、州、县机构,管理汉民事务。

对索伦、达斡尔、鄂伦春、鄂温克等族,则编牛录,使其录属八旗。

对极远地区未编旗的其他少数民族,则利用其原有的地域组织和氏族组织,设乡长、姓长、族长等加以统治。

在西藏地区,从顺治初年到康熙末年,清廷采取政教分离制度,以达赖喇嘛为宗教领袖,以和硕特蒙古顾实汗及其子孙为政治领袖。

从康熙六十年(1721年)起,清政府平定西藏贵族叛乱后,实行噶伦联合掌政制度。雍正五年(1727年)开始在拉萨设置驻藏大臣,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

乾隆年间,粉碎珠尔墨特那木札勒叛乱后,清政府对西藏地方行政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建立噶厦,由达赖喇嘛管理西藏地方行政事务,从此确立了清朝在西藏的政教合一制度。

在击退廓尔喀入侵西藏以后,通过制定钦定西藏章程,突出了驻藏大臣的地位和职权,巩固了清朝对西藏地方的统治。

新疆地处我国西北,居欧亚大陆腹心,幅员广袤,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乾隆中叶,清政府完成对天山南北的统一,这不但最终结束了新班地区自元明以来绵延数百年的分裂状况,造就了“拓疆万里,中外一统”的空前盛况,也使得清中央政府对这一偏远广袤地区实行全面直接管辖成为可能。

清政府在借鉴吸取前代军政建置措施的基础上,在新疆建立起完整的军政合一的行政管理体制—军府制度。

军府制度在组织结构上,以伊犁将军等各级驻扎大臣为主干,下辖民政、军事两套系统;在管理职能上,兼顾军事、政治、经济、财政、外交各个方面。形成一套颇具特点的管理体制。

在西南边疆苗、彝、傣、壮等少数民族聚居区,从清初到康熙朝中叶,由于当地土司势力还较为强大,清政府承继明朝土司制度,对各少数民族上层主要采取抚绥和羁縻政策,争取得到各土司土官的支持,以瓦解那里的抗清力量。

然而,土司作为地方政权的代表,与中央政权体制不一,存在着尖锐的矛盾。政府的号令在西南边区的一些地方不得实施,封建国家的职能不能在边区发挥应有的作用,这就严重削弱了封建国家的整体性。

正如时人所言:土司制度的存在,“名为羁縻”,实为“天地间之缺陷”。因此,在康熙中期全国形势基本稳定之后,清统治者对土司制度的基本态度发生了转变。

雍正帝在位期间,大规模地实行改土归流。运用政治手段辅之以武力废除土司制度,分别设立府、厅、州、县,委派流官进行统治,各项制度与措施大体上与内地保持一致。

如设立保甲、编查户口、丈量土地、清理钱粮、建立学校、整治河道、修筑道路等等。

在推行改土归流时,妥善地处理被革职的土司,慎重地选派流官。

这是雍正帝的一项成功的改革。它打击了土司割据势力,减少了叛乱因素,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边毅的统治,一定程度废除土司、土官凌虐属民制度,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由于政体的统一,使得民族杂居地区减少了战争,社会秩序比较安定,为民族联系的加强提供了条件。

在东南沿海,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清政府统一了台湾。此后,清政府在台湾设府、县,隶属福建省;在澎湖先设巡检,隶属台湾县,后改巡检为通判,升为澎湖厅;在海南岛设琼州府,下辖三州十县,隶属广东省,从行政建置方面加强了中央政府对东南海疆的管辖。

总之,康乾时期,清朝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出现了全国空前统一的新局面。当时清中央政府辖有:直隶、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四川、贵州、云南、广西、广东、福建、江西、浙江、江苏、安徽、湖南、湖北十八省,东北地区的盛京、吉林、黑龙江,以及内蒙古、外蒙古、青海蒙古、唐努乌梁海、西藏、新疆等少数民族地区。

清朝疆域十分辽阔,西起巴尔喀什湖和葱岭,东至鄂霍次克海,南起南海的东沙、中沙、南沙、西沙诸群岛,北至漠北和外兴安岭。领土之广大,民族之众多,管辖之有效,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康乾时期,清朝完成了统一大业,奠定了中国的辽阔藕域,使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联系愈益紧密,对祖国的向心力大为增强,中国作为统一的多民族世界大国的格局最终确立,从而深刻影响了中国近代和现代,这是清朝对中华民族的重大历史贡献。

相关文章:

唐朝当之无愧的第一战神,为大唐续命150年,却大器晚成 01-11

吃不完的玉米怎么保存 ,这样储存,冬天再吃和新鲜的一样,不干还特甜 01-11

杜甫诗中的安史之乱——看唐朝在危难之际三次借兵回纥 01-11

自古巾帼不让须眉,透过唐朝的女官制度品古代女性文化 01-11

双歧杆菌怎么保存 ?夏季将来临,家中药品该如何保存? 01-11

大宋丞相一览图:开国宰相范质,亡国宰相陆秀夫! 01-11

乾隆只是败家子?细数乾隆对清朝的贡献 01-11

宋朝真像我们看到的那么繁华吗?贫富差距大,才是宋朝的真实面貌 01-11

宋朝时期的辽国和金国,是现在的哪里?快来看看吧 01-11

明朝开国称帝:浅谈朱元璋的登基诏书,了解朱元璋的高明之处 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