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起潮州的小吃必提潮州春饼。春饼经常吃,可到著名的店家实地参观还是几年前的事。说实话,本来还是冲着“腐乳饼”而去,结果,咕咕叫的肚子首先倒让飘香的春饼味道给俘虏了。
后来,潮州春饼因上了央视的《舌尖上的中国2》而名气更盛。春饼,顾名思义,为迎春食品。而这种迎春的习俗恰恰是中原文化,潮汕先民自中原而来,一直较好地保有一些中原传统的文化习俗,直到现在。

“迎春”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的年代,为表达祈求丰收康乐、吉祥幸福的心愿。自古以来,在立春日这天,我国民间有喝春酒、吃春饼、打春牛、咬萝卜等习俗,俗称“咬春”和“打春”,有喜迎春季、防病去灾、祈盼丰收之意。《清稗类钞》称:“春饼,唐已有之,槌面使极薄,煤热即置炒肉丝于中,卷而食之;亦有置于油中煎之者,初为春盘所置,故曰春饼,后则至冬即有之”。潮汕人吃春饼的习俗正源于此,春饼亦称春卷,在潮州古时又叫春盘。旧时立春日,潮州人有吃春盘之俗。。

而今,沧海桑田,世事变迁,一些传统的习俗逐渐被简化以致遗忘。春饼则独立成为一种地方美食,不过与春天的祝愿早没什么关系,任何时候都能品尝到。对于人多地少、长期饱受物质缺乏之苦的潮汕来说,也许,物质的丰富正意味着——这才是真正的人间的“春天”。

春饼形状呈长方形,金黄美观,外酥里嫩,饼陷主要是绿豆瓣、韭菜、豆芽、芹菜等新鲜时令菜,再佐以肉丝(鸡肉丝)、香菇、粉丝、豆腐丝等。在民间,馅料有它的随意性,“春卷”的“卷”更强调的是食物的存在形式。
据潮州的同行介绍,春饼的定型其实是近代的事。清代以前,它的存在形式是一种在大街小巷盛行的“薄饼卷炸虾”,即用薄饼皮卷着炸香的小虾,醮着甜酱吃,这种小食主要是路边的小摊卖给小孩吃得。到了清代末年,这种小食的馅才由炸虾逐步改为菜头粒、韭菜等蔬菜类再加进猪肉丝,而且要整个进行油炸。

现在说起春饼,潮州人都知道“胡荣泉”的品牌最出名。但据潮州电视台的兄弟介绍,在抗日战争时期,潮州则是以南门的“凤阳”春饼为佳。“凤阳春饼”选上等麦粉拌为干浆,制作的饼皮很薄,炸起来香脆。饼馅开始用绿豆、大蒜白,加上小块鲜肉丝,有时也加点香菇,馅料已经定型,跟现在的春卷一样了,炸过后皮脆馅香。“凤阳春饼”但是特别受好评的原因还因为处于特殊的历史时期,由于潮州沦陷期间,物质极度缺乏,食物供应少,像“凤阳春饼”这样仍能坚持经营的食摊本身就少之又少,食摊能找到这些食材实属难能可贵,已经算得上“高大上”,甚至有些奢侈了。在那个岁月,你还能奢望什么呢?“凤阳春饼”名声因此十分响亮,但终究“一枝独放不是春”,那个时间段经营上的困难也可想而知。只可惜,今天“凤阳”已不复存在了。

如今最出名的当属“胡荣泉春饼”。“胡荣泉”是潮州小吃的老品牌,经营各种地方小吃,其中,春饼最为出名,由于选料考究,制作精工,故闻名遐迩。只见,一只只春饼做得精致规矩,大小几乎一模一样,首先倒是为其手工技艺所折服。春饼一经油炸香气四溢,极富诱惑力。刚炸出来的春饼,管不了它烫不烫,咬上一口饼皮脆而香,内馅咸香烫嘴,吃得口忙手乱,口中呼着热气却不愿停下来。

都说春饼制作难度最大的当属制薄饼皮,不过,我现场看过,其实并不神秘,与汕头制作糖葱薄饼的饼皮没什么区别。在新广厦市场外有一个卖糖葱薄饼的小摊,女摊主的饼皮都是现场制作,常见客人只卖皮不买糖葱,原来,人们买薄饼自己回家做春卷、煎菜卷或包片皮鸭。
薄饼皮制作为面粉加上等量的水,揉成一个湿面团,手抓面团快速地在锅中刷一圈,薄薄一层湿面粉就粘在烧热的锅面上,烘干了即成圆薄饼皮。总觉得这是熟能生巧的手艺,一回在边上看,只见大姐驾轻就熟像舞蹈般边烙饼边说话,不禁看得出神,看呆了!
相关文章:
宋代词人李清照,你都了解哪些?一起来看看吧 05-08
宋朝儒学的演进与思想变革,一起来看看吧 05-08
历史上,明朝的官员一般都穿什么样式的官衣,帽子又是什么样的? 05-07
明朝的农民生活怎么样?一夜之间耕地尽失,而且以后绝无翻身的可能 05-07
唐朝的宦官专权为什么能持续一百年?这其中一个原因最致命 05-06
董源是什么朝代 北宋三大家,南派山水画开山鼻祖 05-06
明朝胡皇后和孙皇后的废立背后,其实无关朱瞻基的爱情,或是政治交易 05-05
明朝的宰相有哪些 ,他们有什么功劳? 05-05
灭明朝的人是谁?魏忠贤排第二 05-04
明朝对外关系的变化 ,影响着明朝地位的变化 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