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


汉语如何表达这个意思?

我们拨通电话后,这样介绍自己(如第1张图:阿黛尔的歌曲《Hello》)。
我们敲门后,也这样介绍自己(如第2张图:猫眼看人效果)。
it指代尚未证明自己身份的人。
又比如:

汉语如何表达这个意思?

it指代天气。
那,汉语和代词到底怎么个“八字不合”法了?
答:在汉语句子里,2个英语句子里的代词it都消失了。


2个汉语句子都缺少了主语。
并且,依据汉语的习惯,这2个句子只能这样表达,不可能添加任何主语。
而通常,英语句子一定需要主语。
除非在祈使句里。
对于这种“八字不合”,语言学界定义为:
● 汉语是一种pro-drop language(代词省略的语言)。
● 英语是一种non-pro-drop language(非代词省略的语言)。
(注:pro是pronoun的缩写,表示“代词”;drop是dropping的缩写,表示“省略”。)
是否严格使用代词,是这2种语言的典型不同之处。
在汉语和英语里,代词都有非常一致的用法:充当主语、宾语、表语。
所以,我们完全无需从零学习它。
那,在利用母语里的代词知识快速起步后,我们在英语里干点什么呢?
❶ 正确区分人称代词的主格形式和宾格形式。
❷ 正确区分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❸ 理解it作为形式主语或形式宾语的用法。
上篇文章讲解了前2点,本文聚焦于第3点。
本文开头分析了汉语和代词的“八字不合”,它其实就和第3点相关。
代词it在英语里极其重要,是万能的。
而我们却极难掌握it的用法,因为it指代的含义在汉语中常被省略。
当然,绝不止代词it有这种“命运”。

对于主持人陈鲁豫的口头禅,英语通常这样表达:

添加的主语可以是it、或this、或that。
即,英语需要完整表达为:这(或那)是真的吗?

添加的宾语可以是it、或this、或that。
即,英语需要完整表达为:我不信这个(或那个)。
用英语表达最日常的汉语句子,也需“脑补”代词:



即,英语需要完整表达为:我不知道。
若想用英语表达复杂的汉语作品,还需“脑补”代词:



这3个“你”字是原本的电影台词里没有的。
我铺垫了这么长,只想让我们形成一个清晰的概念:汉语经常随便省略代词!
这不符合英语语法。
代词it还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重灾区”。
当it指代一个具体事物,我们还算熟悉。


这6个“它”字是原本的电影台词里没有的。
“它”指代“月光宝盒”。
若用英语表达这些台词,我们首先要脑补“它”,然后将其翻译为it。
可当it指代一个状况,我们就不熟悉了。


“这”指代前面叙述的所有状况。



“此”指代前面叙述的所有状况。

若用英语表达以上2段台词,“这”和“此”都可以翻译为:it、或this、或that。
一般,英语学习者能想到这种对应:

其实,这3个代词都很常用,其中it最为常用:

这时,我们才可能开始理解it作形式主语或形式宾语的用法。
我们背诵过:

而它实际只是这个完整句子的省略形式:

由于这个问候语太常用,所以“It was”常被省略。
也正由于这个部分常被省略,我们意识不到它其实只是个普通句子。
(注:可参考以下朗文词典的条目截图)

这个完整句子也可写成这样:

我们直译这个句子,才符合汉语的说话习惯:

引申为:很高兴见到你。
英语句子追求沟通效率,所以倾向于压缩主语的长度,让谓语动词尽早出场。
于是,代词it作为形式主语的用法就诞生了。

实际主语to meet you就被移到了句末。
it指代to meet you。
句子形态变化了,整句含义却完全没变,仍引申为“很高兴见到你”。
这对汉语来说是不可思议的。
汉语句子的每个成分都有含义,而英语句子的it作为一个形式主语存在时,没有独立的含义。
it只是在重复实际主语(比如:to meet you)的含义。
我们就此再创造一个用it作形式宾语的句子:

it还是指代to meet you。
整句含义:我认为见到你很好。
形式宾语可以被增添,也就可以被删除,所以这个句子也可以写成这样:

整句含义仍然是:我认为见到你很好。
形式主语和实际主语同时存在一个句子里。
形式宾语和实际宾语同时存在一个句子里。
只有代词it能做形式主语或形式宾语,而this和that则不可以。
英语是一个非常强调形式美的语言。
它充分地以听话者(listener)的理解便利为宗旨,规范着说话者(speaker)输出思想的形式。
形式主语和形式宾语产生于这种土壤中。
它们是汉语里不存在的生物。
相关文章:
八百年前,明朝的衣食住行方面是如何炫富的? 04-20
明朝相当皇帝身边的大内侍卫?只会功夫不行,还得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04-20
宋朝的gdp占世界80%?英国经济专家:一个以讹传讹的历史谣言 04-20
明朝上的十大灾难(七)甲申之变 04-20
唐朝疆域划分 :西到黑海,南抵印度洋,北至北冰洋 04-20
他是明朝三大才子之一,明朝第一位内阁首辅,最后竟被埋雪堆里冻死 04-19
明朝皇帝子嗣,6位子嗣繁多,为何其中10位都没有后代? 04-19
由“皇帝赏赐”到“自我创新”,从服饰变化看明朝宦官官服 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