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自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在儒家礼制思想的指导下,他重新制定了一套极为严格的服饰制度。不管是服饰的用料颜色,还是图案款式,都进行了非常详细的规定,其规矩繁琐周密,远胜前朝。
这种服饰制度是为了维护等级尊卑而设置,在明朝前期得到了彻底的执行,但从明朝后期开始,明初的服饰制度便渐渐形同虚设。就拿宦官来说,明朝初期,宦官的服饰皇帝以赏赐为主,他们不敢随意更换自己的服饰,可到了后期,宦官却可以随心所欲地变换服饰,这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一、皇帝的直接作用
明太祖之所以确立一套严格的服饰制度,并辅以严厉的刑罚,是想要通过不同的服饰来建立尊卑贵贱的等级秩序,保证明王朝的政治稳定,以此来维护自己的地位。因此在明初之际,服饰制度极其强调等级性,不同身份地位的人在服饰上面有不同的限制。明太祖年间,这种服饰制度得到了严格的执行,宦官的服饰也是按照相应的规定,十分安守本分。
《明史》记载:“官吏衣服、帐幔,不许用玄、黄、紫三色,并织绣龙凤纹,违者罪及染造之人。”

朱棣即位之后,开始打破了明太祖对服饰制度的规定,他给予身边亲信大臣特殊的优待,为了表示帝王的恩宠,朱棣赏赐给这些官员超越制度规定的服饰,甚至连宦官都得到了与自己身份不符的服饰赏赐。
朱棣能够顺利登基,离不开宦官对他的帮助,因此他对宦官好感度极高。众所周知,皇帝作为一国之君,权力至高无上,皇帝的个人喜好代表他对某一个人或者某一件事情的看法,可以改变许多事情。朱棣对宦官的重用,在无形中提高了宦官的地位,他赏赐给了宦官蟒服和飞鱼服,其中蟒服代表的是最顶尖的荣耀,就连朝廷重臣都不一定能得到,而朱棣却将这些贵重的服饰破格赐予了宦官,一方面是帝王笼络人心的手段,一方面是源于对官宦的现实需要。

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虽然能够将所有权利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但也大大加重了朝务负担,朝中的大小事务都要由他亲自处理。到了明成祖时期,他一边想加强君权,一边又对朝中繁琐事务而感到无能为力,所以他只好将通过宦官来分担压力,从而实现政治平衡的目的。明成祖以后,历代的明朝皇帝都对宦官同样看重,有些宦官便恃宠而骄,常常身穿与礼制相违的服饰,而皇帝对此并不在意,放任而去。

二、经济发展导致社会出现奢靡的消费观
明朝一向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为了抑制商业的发展,统治者采取了各种措施,不仅下令农民不准从商,甚至禁止民间金银交易。虽然政策如此,但在明朝建立之初,社会经济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为了尽快恢复生产,统治者实行了一系列的举措却有利于商业的发展。
商品经济的繁荣为国家带来了丰厚的税收,商税成为了明朝政府重要的财政收入之一。明朝政府意识到商业的重要性,所以对待商业的态度相对于缓和了许多。到了明朝后期,商业更是得到了飞快的发展,南方出现了弃农经商、弃儒经商的现象。

明朝中后期商业的兴旺不仅推动了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消费观念,人们不再受传统的礼制所约束。解决了物质需求后,大家都开始追求世俗的享受,社会风气逐渐向奢靡,与前期的简约淳朴截然不同。明初朝廷制定的服饰制度也不再被世人遵循。从民间到宫廷,人们在服饰方面都出现了僭越的行为。宦官权高位重,财富无数,更加推崇服饰这些身外之物,故而宦官的服饰发生变化,也不是什么稀奇事情了。

结语
明初时候的服饰制度,是基于礼制而逐渐确立起来的,到了明朝中后期,服饰制度脱离了礼制的控制。宦官的服饰便是发生极大变法,从一开始的严格遵守规定,到最后的随意僭越,从中也可以看出明朝社会风尚的改变。
宦官服饰之所以会发生变化,离不开皇帝的作用以及商品经济的繁荣。为了加强君权,皇帝赐予宦官超乎礼制的服饰,而崇尚奢靡的社会风气同样推动了宦官对华丽服饰的追求,使得僭越之举层出不穷。
相关文章:
唐朝时期的昆仑奴,到底是非洲人,还是东南亚人? 04-03
从明朝“宦官监军”入手,来看看朱棣是如何预防“武将专权”的 04-03
密封好的茶叶能放多久 ,保质期一般是多久 04-03
怎么把PDF 里的文件其中一页单独拿出来另保存为一个文件? 04-03
唐朝所有官职等级 04-03
明朝15个不征之国都有哪些?朱元璋咋想的? 04-02
宋朝的太尉是什么官?高俅的太尉一职,在宋朝是怎样的一种存在? 04-02
范仲淹的朝代 北宋名臣的一生 04-02
明朝四大家族:徐、沐、朱、张,与国同休,共享276年荣华富贵 04-02
李白:唐朝的诗仙 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