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北宋著名词人,平生最大爱好就是写词,最大的理想是考取功名,一展宏图壮志。但就是在这看似毫无违和的理想与爱好,促使他的生活充满了矛盾和曲折。
公元1002年,18岁的柳永已小有名气,街头巷角到处都可以听到他的词作,尤其是在歌妓坊中。
尘世的浮名,让柳永一度感到飘飘欲仙,刚成年便自信满满地参加了礼部考试,结果未中。
此时,尚在青春年少的柳永并没有感到十分落寞、失望,反正自己还年轻,比起那些60、70岁同为考生的人比,以后的机会还多。
于是,他又把全部的精力放在游玩和新词创作上了。

7年后,柳永再次来到京都汴京(今河南开封)参加春闱,自我感觉良好的他,认为此次会试必中,却未曾想到受到了宋真宗的严厉苛责。
当时,朝廷提倡雅词,而柳永之词浮艳、奢靡,立即引起了真宗的关注,给予以下八字的批复:“属辞浮靡,不予录用”。
正值青年且富有名气的柳永,自然心里极其不舒服,况且自己前头刚和众多粉丝夸下海口,逢人便说:此次科举必中!如今打脸太快,都没办法下台了。
悲愤与失望之际,创作的灵感喷涌而出,于是那篇流传千古的词作《鹤冲天·黄金榜上》便随之而出。

从此,他成了文学世界的白衣卿相,抛去了俗世的功名利禄,专心在那片宋词田地上兢兢业业地开荒,用自己呕心沥血的词作,养活了那一代歌妓。
1018年,他依旧未放弃科举希望,再次来到汴京,打算重新开始,但同样是和当时背道而驰的词风,成功落榜。
1024年,他怀揣着自己的梦想,又来到了汴京,拼尽全力,却被宋仁宗一句:“且去填词”,踢出了科举名单。

原来,极为爱词的宋仁宗,早期在读过柳永的《鹤冲天·黄金榜上》后,十分不屑他打肿脸充胖子的行为,所以在审批到他的试卷时,批语道:且去浅斟低唱,何须浮名(即既然你喜欢填词,不喜欢浮名,那就尽管去填词吧,以此回应他那句: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至此,柳永可谓是登上了科举的黑名单,其余考生均将他作为反面教材。他奢靡、艳俗的词风,也遭到了当时文人的鄙夷,并将他的词作列为上不得台面的低俗作品。
面对世人的轻视和嘲讽,柳永以一句“奉旨填词”,守着他最后的倔强和自尊,日夜穿梭在那充满灵气的宋词之间。

1034年,当听说朝廷要给予既往落榜的考生一个机会时,他又满怀希望地来到汴京,渴望能谋取一官半职。
当仁宗再次看到柳永的试卷时,内心也有些愧疚,毕竟年少时随意一言,便让一个人葬送了仕途。再加上柳永已到暮年,50岁了还在官运上奔波,仁宗看他着实不容易,便直接录用。
柳永对于这来之不易的机会,时常报以感恩之心,并付出行动,全部回报给了他所管辖区域内的百姓,并获取了“名宦”之称。

已将近老年的柳永,也懂得了人情往来的奥秘,即将升迁之际,作词一首,打算恭维一下仁宗的“丰功伟绩”,结果却犯了忌讳,被谏官一顿狠批,导致九年官位一直未有所上升。
1053年,柳永与世长辞。
纵观柳永一生,都发现他在理想和爱好之间来回挣扎,求取仕途是他实现个人价值,赢取世人认可的主要途径,写词是他心灵的诉求和人生的乐趣,而当官途受阻,词风受到置疑,理想与爱好相矛盾,他的人生也陷入的低谷。
但终究未臣服于世人的观点,依旧坚持着自己的追求,迎着时代的逆流,寻求生命的真谛,最终在宋词的世界,他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
相关文章:
宋朝的帝王是谁?宋朝历代皇帝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05-12
明朝开国到明英宗,明朝好的皇帝三个,朱元璋和朱棣只能算一个 05-12
第一个朝代是什么朝代 :夏朝 05-11
明朝成国公世系:靖难立功却遭人唾骂,但其世代对大明忠心耿耿 05-11
唐朝皇帝那些事—李适 05-10
宋朝的诗人有谁?10大诗人排行榜,每人3首经典诗,苏轼能否夺得榜首之位? 05-10
北宋的酒楼到底是什么样子?北宋人在酒楼中一般干什么? 05-09
南朝宋的建立者是谁?南朝宋的开国皇帝刘裕在严格意义上为什么不是南北朝人? 05-09
宋代词人李清照,你都了解哪些?一起来看看吧 05-08
宋朝儒学的演进与思想变革,一起来看看吧 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