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文章
1
大清康熙年制青花真品 ,瓷器精美,件件堪称艺术珍品
2
收藏系列(瓷器篇)之十一——明朝瓷器(天启)
3
清朝元宝 ,户部光绪元宝二十文,价格是多少
4
清朝入关后第一位皇帝:顺治帝的皇后驾崩后,为何不与顺治帝合葬?
5
隋朝隋末一代奸雄王世充,他的一生到底是怎样的?
6
隋朝之前的朝代:中国历史朝代顺序,你知道不?
7
清朝辅政大臣索尼简介,索尼是怎么死的?
8
明朝帝师——复杂权力结构下的高危职业,15位帝师下场都不好
9
明朝木匠皇帝是谁?被贬低的大明皇帝——明熹宗朱由校
10
明朝皇帝国号不是“明”,清朝的国号也不是清,正式国号前要加个字
历史百科
-
南宋疆域边界的最北界层到哪里?你可能不会想到
07-19一提到南宋,更多的人最先想到的可能是其朝廷“偏安江南”。的确,相比于汉、唐、明等朝代的鼎盛时期,南宋也只有经济文化的繁荣可与之相较,无论是军事实力还是政治地位,南宋都无法与上述的大一统王朝相提并论。 就南宋“偏安江南”来说,为大多数人所熟知的南宋与金朝对峙的界线是“淮水—大散关”一线。该疆界划分是由
-
宋朝的瓷器主要有哪几种?十大宋瓷品种,你最爱哪一种呢?
07-19中国陶瓷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是国人审美追求的一种意境表达,而宋瓷将这种自然风韵之美发挥到了极致。宋代瓷器受人喜爱的品种主要有哪些?请看看了解了解: 一、汝窑瓷器汝窑一向被人们列为宋代五大名窑之首,这早在宋代的一些文人笔记中就有论述。有着“青瓷之首,汝窑为魁”之称的汝窑艺压群芳,脱颖而出,成为皇
-
水浒中的北京大名府在哪里?在北宋抵御辽军时,作用如何?
07-19一部水浒传天下,世人皆知大名府。在水浒传中,大名府出现的频率非常高,一百二十回中有十八回都提到了它,杨志、索超、卢俊义、燕青这些大家都很熟悉的梁山好汉都和大名府有故事,大名府是真如其名,做到了大名鼎鼎。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大名这个地方。之所以在水浒传中出现频率如此之高,是因为宋朝时的大名府的地位实在是太
-
北宋画家李公麟,一起来看看吧
07-19李公麟(1049-1106),北宋著名画家。字伯时,号龙眠居士。庐州舒城(今属于安徽桐城)人。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中进士,先后任中书门下省删定官,御史检法和朝奉郎等。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因病辞退,归老龙眠山。他的一生在仕途上不甚得意,但诗文书画成就很高,也擅辨古器物。李公麟虽然被列入了文
-
大理国与宋朝的关系?一起来看看吧
07-19大理国(937-1253)是宋朝西南边境的大国,和宋朝关系密切,1115年段和誉再度派使请求册封,次年宋封段氏为云南节度使、上柱国、大理王等。大理国不仅在政治上奉宋为正朔,文化上的影响更是深远,商人李观音曾以货换回《文选‧五臣注》、《初学记》等书籍;南诏时,白文日趋完善,全面借重汉字标白音,大理国时
-
北宋燕云十六州指的是哪里?
07-19燕云十六州,又称幽云十六州、幽蓟十六州,古代地理名词,指中国北方以幽州(今北京)和云州(今山西大同)为中心的十六个州,即今北京、天津北部(海河以北),以及河北北部、山西北部地区。燕云十六州这一地理名词最早源于《宋史·地理志》,包括燕(幽)、蓟、瀛、莫、涿、檀、顺、云、儒、妫、武、新、蔚、应、寰、朔,
-
出塞哪个朝代 王昌龄《出塞》译文
07-19原文:秦时明月汉时关译文: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原文:万里长征人未还译文:出关万里参加远地征戍的人都没有回来原文:但使龙城飞将在译文:倘若龙城的飞将军李广今还在原文:不教胡马度阴山译文:绝不会让匈奴南下牧马过阴山总结:生活在唐代的王昌龄,那时候的边塞也不太平,和秦朝汉朝一样,依然有很多将士为了保
-
宋朝的诗词有哪些?宋代大诗人黄庭坚八首诗词,首首都有一名句
07-19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北京大
-
宋朝小姐姐的发型,你喜欢哪一款?
07-19宋朝女子的发型,如同宋朝的文化艺术一般,充满了古典之美。从《诗经》中的“鬒发如云,不屑髢也”,到《红楼梦》中的“宝髻松松挽就,铅华淡淡妆成”,古代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描绘女子发型的诗句。在宋朝,女子的发型更是别具一格,既有“高鬟低髻”的华丽,又有“云髻半偏新睡觉”的婉约。宋朝女子的发型多以高髻为主,将
-
宋朝典籍《近思录》十句名言,一草一木皆有理
07-19《近思录》是宋代学者朱熹和吕祖谦为初学者把握北宋四子的思想理论而编辑的理学基础读本。1、学原于思。出自《近思录·格物穷理》【译文】学问来源于思考。2、学者先要会疑。出自《近思录·格物穷理》。【译文】做学问的人要先学会怀疑。3、一草一木皆有理。出自《近思录·格物穷理》【译文】一草一木都有它的道理。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