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十亿上百亿年前,恒星未出生就在不停的旋转,恒星盘周围气体与尘埃在其周围盘旋,慢慢的碰撞与融合,行星就这样诞生了...早前的科学家认为星系的物质在恒星早期就以形成,绝大部分的物质凝聚成了恒星,其余孤苦伶仃的碎片形成了的行星。

恒星系
最新的宇宙观察,居然发现黑洞可以喷射行星,当然不是从内部喷出,宇宙中的有些行星可能是系外来客哦!

黑洞喷射
地球是不是太阳系的亲生儿子也得打个问号了(不过我可以小声的告诉你,地球与太阳系的年龄差不多)。早期的地球就如现在各种特大火山爆发的集中表演,气体和尘埃还在激烈的摩擦,喷发的气体形成早期大气和炽热海洋,大气中弥漫着各种有毒气体。

就是这个胖小子
大约24亿年前甲烷(就是特环保的能源天然气,CH4+2O2=CO2+2H2O(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水)、2CH4+3O2=2CO+4H2O(不完全燃烧时生成CO和水)),正是由于它赶走了亲戚(H2),而让氧气有机会来到人间,当然要感谢当年皮糙肉厚的古细菌。

40多亿年前,是修行的好时期
自西向东=自东向西:我知道:这只是一个观测角度的问题—以赤道为横切面,不同区域内观测,自转方向刚好相反。当然我不会聊一个这么无聊的问题。我想说的是即使是北半球,地球自转方向也不是自始而终的自西向东或者自转速度函数呈波形变动。

A:速度斜率正负变化;B:地球自转速度某时间点为0;C:缓慢的减速
行星的公转与自转一致嘛?并不完全是,比如金星、天王星(天王星更特别,转累了还睡觉)。但就公转而言是一致的,这和早期行星形成有直接原因。另外有不公转的行星(独孤求败),但没有不自转的行星。
自东向西:“在4.4亿年的晚奥陶纪,地球公转一周要412天;到4.2亿年前的中志留纪,每年只有400天;3.7亿年前的中泥盆纪,一年为398天.到了亿年前的晚石炭纪,每年约为385天;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每年约为376天;而现在一年只有365.25天”
公转周期减小,地球自转速度也在减缓。然而要注意的是宇宙在膨胀,地球也在远离太阳,公转周期又将增长,一天是24小时还是21小时是一个未知数。(注:此时的一天是根具自转一周的时间来衡定1天的时长,不一定是24小时)。

地球自转观察星移
你认为地球自转速度会是怎样变化的呢?想象未来地球自转方向改变,会带来哪些变化呢?是否在你内心深处地球不曾改变过自转方向呢?就目前没有科学的回答这个无聊的问题。
地球自转方向并非固定或自转速度斜率存在正负(A、B),让我用板块运动去点点你固有的想法。
板块运动学说认为:地球表面是由六大独立板块拼合而成,在地幔软流层上缓慢移动,有的板块在挤压,有的在远离。板块运动学说是在1968年法国地质学家勒皮雄与麦肯齐、摩根等人提出的。他们尤其得感谢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在病床上看地图发现大陆漂移,后来通过化石、气候与地理证据得以证明。

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
板块运动的原因又是什么呢?有人提出冰川融化与火山喷发等提供了板块运动的动力。用一句口水话就是:气候变化-冰川消融-提供板块动力;火山爆发-提供板块动力,此过程可逆。而冰川又为什么融化,火山最开始又为什么爆发?


冰川融化
地球自转方向或自转速度变化(自转速度函数呈波状变化)形成气候变化与火山爆发的根本原因。自转变化首先引起环球大气规律的崩塌,使原本稳定的千年冰川消融破碎;同时自转也撕开了地幔软流层“脆弱的”身板。自转方向或速度变化使6大板块反复碰撞撕裂......你还有其他证据支持我吗?
波与旋:万物的本质
相关文章:
八百年前,明朝的衣食住行方面是如何炫富的? 04-20
明朝相当皇帝身边的大内侍卫?只会功夫不行,还得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04-20
宋朝的gdp占世界80%?英国经济专家:一个以讹传讹的历史谣言 04-20
明朝上的十大灾难(七)甲申之变 04-20
唐朝疆域划分 :西到黑海,南抵印度洋,北至北冰洋 04-20
他是明朝三大才子之一,明朝第一位内阁首辅,最后竟被埋雪堆里冻死 04-19
明朝皇帝子嗣,6位子嗣繁多,为何其中10位都没有后代? 04-19
由“皇帝赏赐”到“自我创新”,从服饰变化看明朝宦官官服 04-19